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一年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一年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年有多少个周期是什么意思?
一年有52周期。
一周即一星期,一星期为7天;
一年是一个历法单位,有春夏秋冬四个节气,春天是年的开始和年的结束。一年就是12个月左右,不包括闰年,阳历有365或366天,阴历有354或355天。
因此计算一年有多少周即用365除以7即可,得出结果为52周。
一年一共有几个伏?
答:一年一共有三个伏天。每年夏日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我国独有的“三伏”节气。“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一年有几次满月?
几乎是一个月一次,一共12次。。 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 ,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黄昏时满月由东边升 起,黎明时向西边沉落。 满月 是指月和太阳的黄经差达到180度时的瞬间(也称 望 ),以及此时的月相(也称 望月 )。相邻的两次满月总是相距29.53天。
朔望月的周期是29.53天,也就是说每隔29天多就会出现一次满月。
所以,每年至少会有12次满月,部分年份因为边界条件会出现13次满月(365/29.53=12.XX)。
一年有几九,一九有几天?
一年有九九,一九有九天。九九歌的具体内容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九遍地走。解释一下:一九二九气候寒冷,冻得人们手都不敢拿出来,三九四九也是如此,河里结冰,人们可以在冰上行走,到了五九以后气候逐渐变暖,柳树也发芽了,河里的冰开始融化,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大地回春,春耕开始了…
一年有九个九,一九有九天。冬至这节气过了就开始数九了,数九意味着一年中最冷的天气开始了,一九二九天气还不算冷,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冷的天气,到五九六九天气逐渐转暖,现在正数九,已经到二九了。种地人对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掌握特好,啥时侯种啥有一套。
一年有几个季度,是怎么分的?
一年共有四个季度,每个季度历时三个月,按照顺序排列分别为春、夏、秋、冬。每年的1-3月为第一个季度,4-6月为第二个季度,7-9月为第三个季度,10-12月为第三个季度。按照中国的纬度严格划分,四个季度应该为:第一季度(春季):3-5月第二季度(夏季):6-8月第三季度(秋季):9-11月第四季度(冬季):12-2月
一年可以分为四个季度,春、夏、秋、冬。
每个季度历时3个月。
第一季度:1月-3月
第二季度:4月-6月
第三季度:7月-9月
第四季度:10月-12月
而实际上严格的划分应该为:(按照中国的纬度)
第一季度:3-5月(春季)
第二季度:6-8月(夏季)
第三季度:9-11月(秋季)
第四季度:12-2月(冬季)
为什么一年有十二个月?
因为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29天左右,而地球饶太阳一周时间是365――366天,同时地球在行驶完一周月亮刚好饶地球十二圈,并且世界基本是以耶稣受难八天定位为一年的开始,因此从一月一号到年底为一年十二个月
为什么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大家都知道,地球自转一周,就是一天,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就是一年。也就是地球自转了365圈5小时48分40秒为一年。把365除30等于12恰好30天为一月,但又多出5天加上二月的28天少两天,(为什么少两天,这里面有故事)共多出7天。为了便于计算,民间有句口决:1.3.5.7.8.10.12,三十一天总不差,其余都是三十天,只有二月二十八,闰年二十九天,每四年加一天,叫闰年。这样四年又亏44分56秒,所以每四百年少三个闰年。这是阳历。(回归年)

上次回答二十四节气时,有网友问七十二候。在此一并回答。一节气十五天,每五天为一侯,三候为一气,二十四节气就有七十二候,每候以一物候现象对应,(如蚯蚓出,寒蝉鸣,禾乃登)表示一般气候的变化。
我国最早使用农历,大慨在商周时。古人因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规律,创造了农历及二十四节气。俗称黄历(因是黄帝所造)又有人称皇历。根据月亮圆缺而推算之!至于一年十二月,古人把一年三百六十日分给五行,春(木旺)夏(火旺)秋(金旺)冬(水旺)唯土每季各旺十八日。如此算来,四季土旺七十二日。五行合并占尽三百六十日整!一年齐矣!现代圆周度数是三百六十度!所以,古人又称一年十二月为孟,仲,季!把正,四,七,十月称孟月。把二,五,八,十一月为仲月。把三,六,九,十二月为季月。总之,十二月满,一年齐也!又观天象,以北斗转一周为一载齐矣。所谓,斗柄指寅,天下皆春者同意也!



跟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有关。
从地球的视角来看,太阳365天左右回归一次(实际上是地球公转太阳一周),月亮28天左右回归一次(实际是月球公转地球一周),粗略算起来二者大概是12倍的关系。
古代人依据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规律规定了年和天的时间长度,但也迫切的需要在二者之间规定一个不像年那么长又不像天那么短的一个时间单位,于是就按照月亮的运行规定了月,古人这样选择当然是因为天文运行的稳定性。
于是问题就来了,太阳年和月亮运行的月之间并不是严格12倍的关系,如果规定一年十二个月会很快发现这种日历不具备实际的指导意义,比如今年一月份是在冬天而过个几十年可能就会发现一月份就到夏天了。
不同民族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不一样的,农业发达的民族当然更看中太阳的运行对农业的影响,所以倾向于按照太阳年除以12划分月份,基本平均每月都在30天左右,最终结果就是现在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通行的公历,也叫太阳历,特点是完全以太阳运行周期确定日期,不管月球是如何运行的。而不太在乎农业的游牧民族更喜欢以月球的运行计算时间,因为这个时间(28天)不长不短刚刚好,计算和观测起来也很简单,晚上看看月亮就是了嘛,适合居无定所的他们,因此形成的就是月亮历,也就是阴历(也规定12个月为一年,所以阴历的一年比阳历要短),主要是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运用。
而中国的历法就有点复杂,一是中国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必须要以太阳的周期指导农业耕作收获,但中国古代因为天文观测被皇家垄断,同时因为大部分劳动人民文化程度较低,即使有精确的天文历法也难以理解和推广,所以中国民间又对月亮历有严重的依赖,历代的历法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由皇家重新颁布以修正二者之间的误差。终于,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国人发明了一种把阳历和阴历合二为一的历法,就是现在中国和日韩越南以及华人圈都在使用的农历。
农历的特点是同时兼顾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可以称之为阴阳历,但也独树一帜的会出现一年可能有13个月的情况。
你好,我是王者讲堂小7。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吧。喜欢请关注我!
因为月亮圆缺变化一次的周期大约是个月。实际是29.5306天。
气候冷热变化个問期是年,或者365.2422天。但是这两者并不是整数关系,一除,一年是12.37个月。因此历法上必须作出取舍。各种阳历和阴历的区別就在于,是以气候冷热变化一个周期作为年更重要呢,还是月亮圆缺变化个周期作为个月更重要。公历是典型的阳历,它的“月"抛弃了与月相变化的对应关系,把年的长度较为精确地固定下来最早是四年一闫,365.25天,后来加上百年不国、四百年再国,就是365.2425天了),把年大致分成12份作为12个月,再作一些做调。这样公历每月的日期和月相就脱离关系了,从月相没法得出今天是几号。

农历则是以阴历为主,每月的日期精确反映月相変化,抬头看到月亮就大概知道是初几了。但是既然要指导农耕,必须兼顾气候冷热变化,这样只能用月来调整。按19年7间的置闫规则,一年是29.5306(12+19+7/19=365.2469天。但是每个月的具体日期和气候变化的时间还是会有前后十几天的偏差,所以翡要节气这个更精确的工具来指导农时。节气直接反映了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屋于纯料的阳历。
加上节气之后的农历就成了阴阳合历。西方的十二星座对应的十二宫实际上和节气是严格对应的。
伊斯兰历则是纯阴历,一年定为12个月,不用间月调整,因比他们的年和其他历法的年并不等长,隔两年多就会差个月。因此伊斯兰历的斋月会出现在一年四季的任何一个季节。隔30多年就会差年,因此个六七十岁的阿拉伯老管管接其他地方的历法会少两岁。
以上解答您觉得满意吗?
如需进一步解答,请关注我!
关注“王者讲堂”,更多知识不再错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一年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一年有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