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武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武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晋剧文场与武场有什么区别?
文场和武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乐器组合不同:文场以弹、拉、唱为主,一般不演奏唢呐等吹奏乐器的场所。它通常包括京胡、月琴、三弦等伴奏乐器。而武场则是以打击乐器为主的场面,有时也配以其他管弦乐器,但并不担任主要角色。
京剧武场接近人声的乐器?
京剧武场中的乐器包括板鼓、大锣、铙钹和小锣。其中,小锣的音色较为清脆,音量适中,相对于其他乐器来说更接近人声。小锣在京剧表演中常常用于配合表演上的小动作,如文人、女性、诙谐人物的上下场等。因此,可以认为小锣是京剧武场中接近人声的乐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京剧武场中的乐器种类繁多,每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用途。不同的乐器组合可以产生出丰富多彩的音效,为京剧表演增色不少。因此,除了小锣之外,其他乐器也在京剧表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京剧中主要有哪些乐器?
京剧的伴奏主要分为文场和武场两个部分。武场主要是打击乐,包括单皮鼓、檀板、大锣、铙钹、小锣、鼓等。文场主要是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以及吹奏乐器,大概就是提问者主要想了解的吧?
具体分别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拉弦乐器
常用的主要有:
1:京胡
京胡是京剧伴奏的第一乐器,不可或缺,某种意义上来讲,只有一把京胡也能唱戏,比如演员平时吊嗓很多时候就是一把胡琴伴奏。
2:京二胡
京二胡早先称为“瓮子”,应用时间较晚,是梅兰芳大师的乐队琴师发明并首先应用与旦角伴奏的,一般公认是王少卿先生为主要发明人,京二胡不同于梆子用二胡的圆形担子,是半圆半方,圆面向内,便于操琴者虎口贴握。
第二: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的使用种类没有固定模式,视演员和琴师风格增减,过去有“老三件”的说法,即京胡+月琴+三弦。
1:月琴
月琴应该算是京胡之外最重要的辅助乐器,当属第一弹拨乐器,一般上一根弦,也有个别琴师上三根弦的。早先月琴直径小于目前所用尺寸,且内有“铜胆”,对音色加以装饰。在清脆、欢快的基础上有“金属铜音”。
2:三弦
三弦不同于月琴的清脆,音色较为低沉、幽怨,总在二黄唱腔中能起到很好的烘托效果。
3:阮
一般只用中阮,根据演员演唱需要和习惯也可加其他型号的。阮的伴奏作用并不大,不像京胡的伴奏,阮一般不需要弹奏每一个音符,主要是用“点拨”的方式,在过门中提现出一种轻重“节奏感”。
第三:吹奏乐器
1:唢呐
主要是用于吹奏“曲牌”,比如迎客、送客等,偶用于伴奏,如《罗成叫关》、《大回潮》中的唢呐二黄。
2:笛子
多用于京剧中的“吹腔”伴奏,武、舞戏多用,如《挑滑车》、《小放牛》等。
3:笙
笙的加入京剧乐队时间更短,应该是李世济的琴师、丈夫唐在炘开先河。为的是烘托程派唱腔强烈气氛时,乐队不至于显得单薄。目前仍主要总在程派伴奏上。
现代戏中加入很多西洋乐器,甚至钢琴伴奏等,个例情况不在此讨论。图1为传统“老三件”。
明扬51,个人浅见,欢迎指正,期待关注。
京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1、京胡
京胡,又称胡琴。
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18世纪时末期,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2、京二胡
京二胡,拉弦乐器。
京二胡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18世纪末,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京二胡和民乐的二胡区别在于:琴筒比较小,音色和民乐二胡颇有差异,演奏技术和手法比较接近京剧胡琴(京胡),而和民乐二胡有所区别。
3、月琴
月琴,中国传统弹拨乐器,起源于汉代。音箱呈满圆形,琴脖短小。全长62、音箱直径36.3厘米。琴颈和音箱边框用红木、紫檀木制,边框用六块规格一致的木板胶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制。箱内置两道音梁,支两个音柱。四轴,四弦,每两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颈和面板上设八或九个品位。
4、三弦
三弦:又称“弦子”,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其他少数民族也有类似三弦的乐器。柄很长,音箱方形,两面蒙皮,弦三根,侧抱于怀演奏。音色粗犷、豪放。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5、大锣
属锣的一种,因面较大 故称大锣。它是铜制的,直径约30厘米,扁平圆体,有边,边孔较小,系以绳。演奏时,左手提锣,右手持木槌击奏,在戏曲伴奏和器乐合奏中常用到它。
京剧部分术语解释:
1、垫头,京剧音乐名词。指在乐汇与乐汇间起搭桥作用的旋律称为垫头或小垫头,亦名桥。垫头旋律较短,一般只有二、三拍,起前后衔接作用。
2、行旋,京剧音乐名词。指在演员表演动作或对话、独白时的衬托音乐。行旋多为曲牌或简单旋律的反复演奏,主要起烘托气氛的作用。
3、调门,指演员歌唱时的音高。凡用弦乐器伴奏,都根据演员嗓音的高度自由定调。京剧调门,一般以正宫调为适度,最高的唱乙字调,最低的凡字调,俗称趴字调。同一剧中,两个主要演员音高不同,有时互相迁就,有时临时长(提高)调门或落(降低)调门。
4、调面,演员唱的音高与伴奏乐器(胡琴、笛子等)的音高相同,叫做调面。意思是按照“调门”的表面歌唱。调面系针对调底而言。在一般情况下,演员都唱调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武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武场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