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青云基本信息
邓青云博士,1947年7月23日出生,是一位杰出的美国华裔物理学家。他被美国国家工程学院授予院士荣誉,是美国物理学会的会员。同时,邓青云也是国际信息显示学会的会员,显示了他在信息显示领域的卓越贡献。在学术界,邓青云更是担任了罗切斯特大学化学工程系、化学系及物理与天文学系的教授职务。
邓教授是美国物理学会和国际信息显示学会的会士(Fellow)。他获得柯达资深高级研究员、柯达杰出发明家等称号,并获得过柯达和信息显示学会、美国化学学会和罗切斯特知识产权法协会的多个奖项。他在太阳能电池、静电照相和OLED方面拥有70项美国专利,并发表过70多篇学术论文。邓教授还是多个顾问委员会的成员。
年,他荣获国际信息显示学会颁发的Jan Rajchman奖以及美国化学会颁发的Carothers奖。2002年,邓青云被国际信息显示学会遴选为会员。2003年,他获得美国化学会颁发的团队创新奖,并被伊士曼柯达公司授予柯达研究实验室资深研究员称号。2005年,邓青云荣获德国Alexander von Humboldt基金颁发的Humboldt科研奖。
1990年,Burroughes等科研人员揭示了聚合物苯并恶唑(PPV)作为发光层的OLED,这一突破性的发现标志着OLED技术的正式兴起,邓青云教授也因此被誉为“OLED之父”。这些信息均可通过百度查证。
oled:OLED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有机发光半导体(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 OED)。与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是不同类型的发光原理。OLED由美籍华裔教授邓青云(Ching W. Tang)1983年在实验室中发现,由此展开了对OLED的研究。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有机发光半导体。由美籍华裔教授邓青云(Ching W. Tang)于1979年在实验室中发现。OLED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广视角、几乎无穷高的对比度、较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等优点。但是,作为高端显示屏,价格上也会比液晶电视要贵。
oled发明者
1、华裔科学家邓青云博士被誉为OLED之父。1947年,他出生于香港。1970年,邓博士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化学理学士学位。1975年,他在康奈尔大学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随后,邓博士加入纽约罗切斯特的柯达研究实验室,开始了他在有机半导体材料和电子应用设备开发的职业生涯。
2、年出生于香港的美籍华裔教授邓青云在实验室中发现了有机发光二极体,也就是OLED,由此展开了对OLED的研究。1987年,邓青云教授和Vanslyke 采用了超薄膜技术,用透明导电膜作阳极,AlQ3作发光层,三芳胺作空穴传输层,Mg/Ag 合金作阴极,制成了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3、1947年,美籍华裔科学家邓青云教授在实验室中首次发现了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的潜力,从而开启了OLED领域的研究。 1987年,邓青云教授与Vanslyke合作,利用超薄膜技术成功制备了具有透明导电膜阳极、AlQ3发光层、三芳胺空穴传输层以及Mg/Ag合金阴极的双层OLED器件,为OLED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OLED最早是发端于学术研究上电致发光有机材料的发现,比较公认的是柯达公司的邓青云发明了第一个OLED器件并申请了专利(1985年),采用的是小分子有机材料,后剑桥申请了采用聚合物有机材料的OLED专利(大概1990年吧),这些最早的基础专利现在已经过期了。
OLED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1947年,美籍华裔科学家邓青云教授在实验室中首次发现了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的潜力,从而开启了OLED领域的研究。 1987年,邓青云教授与Vanslyke合作,利用超薄膜技术成功制备了具有透明导电膜阳极、AlQ3发光层、三芳胺空穴传输层以及Mg/Ag合金阴极的双层OLED器件,为OLED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OLED技术源自于电致发光有机材料的学术研究。这项技术最早的突破可以追溯到1985年,那时柯达公司的邓青云发明了第一个OLED器件,并申请了专利。最初的OLED器件采用的是小分子有机材料。紧接着,在大约1990年左右,剑桥机构成功申请了采用聚合物有机材料的OLED专利。这些早期的基础专利目前已过期。
有机EL(OLED)技术源于19年,由美国大手胶卷企业柯达的研究员郑青云(Steven Van Slyke)发现。有机EL的发光原理与LED极为相似,皆基于在材料的阴极和阳极施加电压后,形成可移动的电子和阳子。在电场作用下,电子与阳子分别向阳极和阴极移动,于复合材料的中间层(发光层)结合。
oled技术的发现者邓青云为何未获诺贝尔?
然而邓青云,关于邓青云为何未能获得诺贝尔奖邓青云,一些因素仍需考虑。首先,OLED技术邓青云的理论基础可能相对较弱,难以形成完整邓青云的科学体系,且下游衍生技术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科学性邓青云的评估。其次,OLED技术的应用还在持续发展中,最终结果的不确定性为评选过程带来了挑战。
科学新发现往往始于出人意料的小事件,OLED的发现也不例外。1979年的一天晚上,正在柯达公司从事科学研究的邓博士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想起自己把东西忘在了实验室里。当他回到实验室后,意外发现一块做实验用的有机蓄电池在黑暗中闪闪发光。这个偶然的惊喜,成为了OLED诞生的起点。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一种有机电激光显示技术,也称作有机发光半导体。OLED的发现归功于美籍华裔教授邓青云于1983年的实验室研究。这项技术因其自发光特性、广视角、极高的对比度、较低耗电量和极快的反应速度而受到重视,与液晶显示技术(LCD)有本质区别。
邓青云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邓青云武汉大学、邓青云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