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是哪一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是哪一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么算某一年是什么年?
如果算农历哪一年是什么干支年,可以让年份数据减去3所得数字的最后一位就是天干的排序对应天干,如是5就是对应天干戊字,然后再让年份数字除以12所得余数减去3,所得差就是对应的地支排序数字,如是差为5就对应的是辰龙。则这年的干支就是戊辰年龙年,
1.自己的出生年份+9,
2.把得到的数字再整除以12,取余数,余数就是生肖排序数。
3.1代表鼠,2代表牛,3代表虎,4代表兔,5代表龙,6代表蛇,7代表马,8代表羊,9代表猴,10代表鸡,11代表狗,0代表猪。
廿六年是指哪一年?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统一度量衡,颁布诏书曰“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诏书大多凿刻于铜器上,如始皇诏椭量、始皇诏方升、始皇诏权等。
上个世纪90年代是哪一年?
上个世记九十年是指1990年1月1日直到1999年12月31日,属于二十世纪。那时物质贫乏,人们的思想单纯,改革开放的初期,新事物的大量涌入,人们的思想面对急速变化的世界,显得单纯,狂野,生猛。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那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比较低,一切还百废待兴。
我们知道一世纪是100年。上世纪是指1900年1月1日零时到1999年12月30日零时。那九十年代是指1990年1月1日零时起到1999年12月30日之间的每个年份都在上世纪的年份。就是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这十个年份。
米老鼠和唐老鸭是哪一年诞生的?
米老鼠1982 唐老鸭1934
作者简介:身为90后处女座的我,时而毒舌又文艺。观点犀利,一语道破。运用女司机的眼光发现问题所在,关注头条号:逗趣梦梦,有什么疑难杂症可以尽管来找我。
这里说一下米奇的诞生和形象变迁吧
米奇(Mickey Mouse),也称作米老鼠,是迪士尼的经典形象,曾风靡全球。在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只小老鼠,无论在漫画杂志、动画电影或是动画片中随处可见他的身影。他总是蹦蹦跳跳、活力满满、充满奇思妙想,同时又有着随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是陪伴我童年最主要的卡通形象。他如今的形象是一只有着圆圆的脑袋,圆鼓鼓的耳朵,还有像黑色软管一样的四肢,总是带着白色手套,身穿红色短裤、黄色鞋的萌萌的小老鼠。八十年来,他的形象也在不断地改变,从简单到复杂,从动物态到人态……以下部分就是对于米奇丰富的形象变迁历史进行的分析。
米奇形象的源头:幸运兔子奥斯华(Oswald the Lucky Rabbit) 1927
奥斯华兔子的形象,如图所示。官方公布的资料显示,米奇的前身是1927年华特·迪士尼和伍培·埃沃克斯创造的动画形象幸运兔子奥斯华(Oswald the Lucky Rabbit)。由于版权被环球影业窃取,伍培在奥斯华的基础上将兔子的耳朵变短变圆设计出了米奇。
米奇的首次出现:《疯狂的飞机》(Plane Crazy) 1928
米奇这一新形象设计出来后,华特和伍培借当时美国飞行员查尔斯·林德伯格成功完成了人类首次飞越大西洋的事件,将米奇送入公众视野,获得了一些好评,但没有引起社会轰动和普遍关注。而后的第二部短片《骑快马的高卓人》(The Gallopin' Gaucho)也随后上映,但反响却同第一部相同。此时的米奇有着长长的尾巴,大大的眼白,小小的黑眼珠,脸呈狭长状。身材瘦小,四肢裸露只有一条短裤。从性格来看,早期的米奇有些流氓气息,面部表情有些猥琐,还会强吻、捉弄米妮,像个“小流氓”。总体来看,老鼠的形态特点偏多,拟人化成分较少。
米奇的正式诞生:《蒸汽船威利号》(Steamboat Willie) 1928
该短片第一次融入了有声电影技术,声音与画面完全同步,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准确记录的有声动画。此时,米奇的形象较之前描画得更细致,并且双脚不再裸露,穿上了鞋子。面部较清晰,脸型由狭长微微向圆形转变,身材依旧瘦小。性格上还是比较流氓,玩弄动物们来演奏音乐,更像是一个“以寻欢作乐为目的,被动物性所驱使的小混蛋”。
米奇“戴手套”了:《奥普里之屋》(The Opry House) 1929
这部影片中米奇第一次戴手套,这次形象的改变,使米奇的四肢被刻画的更加细致,手部动作的刻画也比较突出。黑白时代的米奇,身材瘦小,小鼠眼,偏窄的脸型,细长的尾巴。性格上爱使坏,鬼点子多,有时甚至有些猥琐。这段时期的米奇之所以是如此的形象可能与当时经济危机的社会背景有关。这时的卡通不只是小孩观看,成人大多也会关注,作为经济危机下的产物,米奇瘦小的身材更像是对经济危机经济萧条的反映,米奇性格的讽刺搞怪性比较明显,成为了人们在经济危机下为了心理上消遣的对象。
以上就是黑白时期米奇的形象变迁,日后会更新彩色部分。(喜欢就点赞哦!)
原创内容,侵权必究!
最早的春节是哪一年?
虽然中国人过新年的传统有四千年的历史,但“春节”这个词出现得时间并不长。
如果只单纯说“过春节”,还是民国以后的事。
中国古代的历法是农历,这是一种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制定的历法。
农历是以一个月相的朔望作为月的长度,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及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太阳回归年相适应。
我们知道公历是以耶稣基督出生那一年为公元元年,那么农历元年又是哪一年?
农历是以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登基为元年,算起来今年是农历4716年。
《晋书·历志》:"炎帝分八节而始农功,轩辕纪三纲而阐书契,乃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创律吕,大挠造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斯六术,考定气象,建五行,察发敛,起消息,正闰余,述而著之,谓之《调历》。是故历法之作由来尚矣。"
因为农历比公历早2697年,所以只要用公元年份加上2697,即可以得到农历年份。
在农历历法中,春节指的是新年,最开始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作为新年伊始,后来才改成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的。
这一改变始于汉武帝太初元年,汉武帝规定从那年起,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年首”,称为“元旦”(不是现在公历一月一日的元旦),过年的日期由此固定。
“过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盛大的一个节日,时间跨度也很长,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之后才结束。
在过年期间,人民往往要祭祀神灵、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将美好的希望寄托在一年的开端,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特色。
辛亥革命后,我国开始采用西元历法和传统农历并用的记年政策,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发布了《改历改元通电》,规定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农历4609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公历、农历并用,使中华民国能与国际上的纪年习惯接轨。
可是由于当时的中国人已经习惯过农历,这一规定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有一些省份还是习惯农历,对公历并不感冒。
因此,1914年1月,袁世凯规定给予公历、农历的新年不同称呼,公历新年第一天称“元旦”,农历新年第一天称“春节”, 这就是“春节”的由来。
所以接下来的公历1914年1月26日,成为中国人的第一个“春节”。
相比于固定的“元旦”,农历“春节”在公历上的日期变化很大,最早的如1966年,那年公历1月20日就过春节了;而1985年的春节出现在2月20日,是最晚的春节。两者时时上相差一个月。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承载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乃至中华文化圈的共同盛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我们一定要发扬传承下去,不要让某国抢先注册了。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作者:冯生
虽然中国过年习俗已经有几千年了,但是原本根本没有春节,春节是近代才有的,所以第一个春节也是近代。
以前正月初一是元旦,也就是农历新年,那为什么元旦变成阳历一月一日呢?为什么农历正月初一变成了春节?这就不得不提到“两年之争”。
中国推翻清朝,也许是要“改正朔”,也许要和国际接轨,或者根本就是崇洋媚外,方正民国政府就是想要用阳历代替传统农历。1912年,时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发了一通电报:
各省都督鉴:
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旦。经由各省代表团议决,由本总统颁行。订定于阳历正月十五日,补祝新年。请布告。
孙文
随后,孙中山又颁布一道命令: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令:
按照改用阳历,前经本总统派员交参议院公议,当由该院全员议决,并通电各省在案。兹惟参议院缄称:“应即颁布历书,以崇正朔,而便日用。”并由该院开会议决编历办法四条,等因到府。合即责令行贵部查照,斟酌美备,赶于阴历十二月前编印成书,以便颁发各省施行。至要。此令。
内务部知照
这个时候元旦被官方从农历新年变成阳历新年,官方不承认以前的农历新年。
但是中国农历新年已经两千多年历史,早已刻入中国人的骨子里,你要过阳历新年,但是老百姓却只认同农历新年,于是“两年之争”从这个时候开始了。
这种矛盾造成了当时政府在阳历一月一日在哪里放炮庆祝新年时民众不以为然,普遍认为“此是彼之新年,非吾之新年”。老百姓还是热热闹闹的过自己的农历新年。
1914年,北京政府内务部向袁世凯递交了一封呈文:“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袁世凯批准了。虽然其他三个节日由于我们都有符合国人习惯称呼,但是由于农历正月初一不能叫元旦了,春节被保留了下来成了农历新年。所以“春节”虽然被我们习惯称呼农历新年,但是历史不过百年罢了。
所以其实最早的春节其实就是1914年的农历新年。
最早春节:4885年1月20日正月初一
最晚春节:2319年和3416年 2月21日
附:最晚春节出现条件:
1、上一年冬至在阳历的12月23日
2、冬至这一天是农历的冬月初一(也就是阳历的上年的12月23日必须对应农历的十一月初一)
3、上一年冬月和腊月都是大月(也就是上年的农历十一月和十二月都得有三十天)
以上三个条件中,除了条件3相对比较常见以外,条件1和条件2本身就已经是小概率事件!!!
而想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 更是难上加难!!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也是最有特色的一个节日,据历史记载,我国春节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关于春节的历史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就是,春节最早起源于殷商时期,只是没有形成很大的规模。
但真正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的时候,是在辛亥革命以后的事情了,在辛亥革命胜利后,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政府规定: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使用公历,在民间使用夏历。宣布改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是在实施时期遇到重重阻碍,百姓仍然以阴历正月初一为新年。1914年年1月,政府内务部总长朱启钤为了顺从民意,向袁世凯递交了一份批文,提请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阳历1月1日为元旦,批文一呈上去,袁世凯立即批准。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后来为了区分出阳历年和阴历年,又因为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在农历年的前后,所以把1月1日定为元旦,即阳历年。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即阴历年。
2006年5月20日,“春节”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根据我的查阅:解放前我国最早的春节是在1914年的元月26日为农历新年,即正月初一,而在我国民间历来将大年三十(腊月没有三十的就将二十九日)称为除夕过年,阳历的1914年1月25日是为1913年的腊月三十日。
解放后,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后来为了区分出阳历年和阴历年,又因为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在农历年的前后,所以把1月1日定为元旦,即阳历年。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即阴历年。此后,民间依然遵从过去的叫法,习惯将农历十二月三十日(腊月没有三十的就将二十九日)称为除夕过年。解放后过年最早是在1966年的1月20日。还有就是2004年1月21日过年,最晚的是1985年2月19日过年。光以日期来说,两个春节的时间跨度期长达30天。
而且有闰月的年份中,农历年会比公历年多19天,从春节来看,也就比前一年晚19天。而没有闰月的年份中,农历年会比公历年少11天。总之,春节最早会出现在公历1月21日,最晚的春节会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之间相差一个月,但不会再多了。春节这个日子就在1月21日到2月20日这个幅度内有规律的来回跳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是哪一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是哪一年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