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温室气体排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温室气体排放可以分为哪几种?
温室气体排放可以分为六种:
分别为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伯合物、全氟碳化合物、六氟化硫。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它们的度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造成的影响被称为“温室效应”。
根据《京都议定书》,温室气体排放包括六种: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合物(HFCs)、全氟碳化合物(PFCs)、六氟化硫(SF6)。
什么是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
温室气体就是二氧化碳co2,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联合国在清洁发展机制中规定了六种温室气体: CO2 CH4 N2O HFCs PFCs SF6 温室气体聚集在大气中产生温室效应,阻碍地表热量向地外散发,长期作用的结果而导致地球升温,
碳排放量是指在生产、运输、使用及回收该产品时所产生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而动态的碳排放量,则是指每单位货品累积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同一产品的各个批次之间会有不同的动态碳排放量。
以下为碳排放量计算方法:
每家每户在生活中都要排放“碳”,家庭用电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耗电度数乘以0.785。也就是说,用100度电,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
家用天然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天然气使用度数乘以0.19。
家用自来水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自来水使用度数乘以0.91。
出行时,如果开小轿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油耗数乘以2.7。
拓展资料
根据专家统计:每节约1度(千瓦时)电,就相应节约了0.4千克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
为此可推算出以下公式:
节约1度电=减排0.997千克“二氧化碳”;
节约1千克标准煤=减排2.493千克“二氧化碳”。
(说明:以上电的折标煤按等价值,即系数为1度电=0.4千克标准煤,而1千克原煤=0.7143千克标准煤。)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也能以自身的行为方式,为节能减排出一份力。以下是“碳足迹”的基本计算公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度数×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公升数×2.3(基于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 [1] );
短途飞机旅行(200公里以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里数×0.275;
中途飞机旅行(200公里到1000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55+0.105×(公里数-200);
长途飞机旅行(1000公里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里数×0.139。
什么是大量排放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地球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本身也向外层空间辐射热量,其热辐射以3~30μm的长波红外线为主。
当这样的长波辐射进入大气层时,易被某些分子量较大、极性较强的气体分子所吸收。
由于红外线的能量较低,不足以导致分子键能的断裂,因此气体分子吸收红外线辐射后没有化学反应发生,而只是阻挡热量自地球向外逃逸,相当于地球和外层空间的一个绝热层,即 “温室” 的作用。
大气中某些微量组分对地球长波辐射吸收作用使近地面热量得以保持,从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1)排放因子法:活动水平(AD)×排放因子(EF)=碳排放量
注:活动水平(AD):产生温室气体排放的活动,如燃煤、用电等
排放因子(EF):单位排放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实测值或默认值
(2)碳质量平衡法:二氧化碳(CO2)排放=(原料投入量×原料含碳量-产品产出量×产品含碳量-废物输出量×废物含碳量)×44/12
注:44/12是碳转换成CO2的转换系数(即CO2/C的相对原子质量)
(3)CEMS直接测量温室气体排放量
通过CEMS监测设备对温室气体进行监测,目前在SO2、NOX、O3、CO等污染物监测中已广泛使用,针对CO2气体监测,使用红外法可实现良好的浓度响应。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指建立一个能够准确核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从而帮助企业制定减排方案。
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指南则是指如何编制和提交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以满足政府和社会的监管和信息披露需求。
现在全球各大经济体普遍采用联合国《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国际协定规定的计算方法和核算标准。
企业需要收集和记录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按照相应计算方法计算排放量,制定减排方案,并及时汇报排放数据和减排措施进行监管和信息披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