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产操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国产操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现有的国产操作系统都有哪些?这些系统基于什么开发的?
目前国产操作系统主要以开源的Linux为基础进行的二次开发,目前认知度较高的国产操作系统主要包括银河麒麟、中标麒麟、统信操作系统、红旗Linux、中科方德。
绝大部分国产计算机操作系统是基于以Linux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的操作系统。
国产操作系统的崛起之路-国人为何偏爱麒麟?
因为国内其他厂家给他们标准arm架构都设计不出像样的芯片啊,华为开发出麒麟9系列后,在被制裁前,CPU功耗、性能设计跟高通斗得有来有回。麒麟9000在国内各种翻车警告,结果国外评测打脸很明显。
简单来说,麒麟芯片是华为自主研发的唯一一款可以和高通骁龙,苹果的A系列抗衡的国产芯片,集聚了咱们自己的心血。
虽然现在好评如潮,但是麒麟芯片的研发过程却很有波折。起初芯片全靠进口,价格非常高,速度还慢,直到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成立,这意味着华为只用专注于研发和专利就可以了,生产可以交给专人。前期研发成本极高,但是任总每次都是嘴上说停了吧,但是一到拨款的时侯却毫不含糊。终于1991年末华为首颗ASIC芯片研发出来了,终于从零走到了一。虽然芯片出来了,但是编程器件方案设计还做不到,流片和加工还需要和外国公司合作,于是华为和一家DEA公司谈判成功转化了ASIC芯片,芯片得以量产。
1993年,中研部成立,想要纯国产化就必须自己来,于是积极学习EDA技术,彻底从半导体的研发开始做,2004年海思半导体成立,从做视频监控和机顶盒到开始发展智能手机,华为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起初做仿制的山寨机受芯片限制,被当时势头正盛的联发科卡的死死的,华为觉悟了手机和芯片都要自己做。
2010年第一款移动终端芯片---巴龙 上市,华为公司一片欢腾,移动芯片事业终于步入正轨。2016年P6发布,搭载了海思K3V2芯片,当时通讯越来越发达,听到国产芯片的消息,人们不是高兴而是开始黑自家研发的产品,什么质量不行,国产的就i是垃圾·····舆论一片哗然。但是华为不为所动依旧默默坚持着,终于随着一代代搭载华为芯片的手机上市:mate7,mate9,直到现在的mate30,mate40。麒麟芯片经过了时间的打磨,通过了用户的认可。华为一定越做越好。
现在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卡脖子’希望华为可以挺过来!!华为加油!!!
国产操作系统是开发难还是推行难?
国产操作系统是开发难还是推行难?这是个左右为难的话题。国产操作系统是个多年不断讨论的话题,对于国人来说长期使用的是别人的系统:比如Windows、安卓、IOS,甚至Linux、Unix等都是外来的系统。在安全性隐私性越来越被拔高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更加受到国人的关注与期待。
对于习惯了国外系统的我们来说,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过被人卡脖子不让我们用了怎么办?这一次中兴一事确实又让我们头顶一紧,说不定什么时候这样的事情就落到操作系统上来了呢?禁止使用Windows、安卓等等,是不是我们就一下子回到解放前了,去使用Linux?就像过关了富裕生活,突然让你一个月不准吃肉不准洗澡不准用手机不准开车,是个什么感觉呢?
国产操作系统是开发难还是推行难?这是个左右为难的话题。国产系统开发难吗?要全新从头开始,那是很难的,至少没有多少人自己愿意去投入干这种事,这是个无底洞而且还不一定有产出。当然除了国家投入与需要以外,比如军事航天等。到目前企业(非国家引导支持的)自己全新搞操作系统的,估计有华为麒麟OS、阿里YunOS等极少数,应该是投入都不少。其它的基本就是基于开源系统的基础上深度定制的系统,比如现在很多基于Linux上的各种手机定制系统,或者桌面系统。
国产操作系统是推行难吗?确实推行是相当的难。即使是开发出了国产操作系统,但是还有很多的适配啊,是否易用,是否支持各种各样的驱动、应用等等,也是一道道拦路虎一样阻挡着过程操作系统的推进(当然有些在某些专有领域,有用得好的)。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做出来了没人用,越没人用系统就越没有改进越没有市场推进越来越难,生态就越来越建立不起来。连国内的生态都建立不起来,要建立全球的生态那也是相当的难甚至不可能的。比如国内有很多的基于Linux的系统,比如深度Linux、中标麒麟、银河麒麟、共创、雨林木风等等在系统本身方面还是有很多成果的,可惜要全面推广建立一个较大范围的生态,那是相当的难。
到目前个人认为操作系统技术方面有很多的积累了,主要还是在于在市场自由环境中没有建立对于用户有吸引力的生态环境。现在的国产操作系统是开发难、推行也难,形成了一个循环了。强如Deepin深度系统的创始人兼CTO坚持了八年,但还是太累而选择了辞职。也许这个也要慢慢来才行。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更多分享请上部关注【东风高扬】。
开发一个操作系统难度不小,但是与操作系统的推广相比,那真不算什么。
中国政府很早就有开发国产操作系统的梦想,而且也曾经开发出来过,但最终都没有形成气候,无疾而终了。后来,政府放弃了这条路,转而扶持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背后的原因不是我们开发不出一个操作系统来。中国人才济济,不乏软件开发高级人才,也有足够的财力,完全有能力支持开发出一个好用的操作系统。但是,操作系统和一般的应用软件不同,它的评判标准不是好用,而是要在这个平台上形成一个丰富的生态,也就是最终用户要用到的各种应用软件(办公软件、邮件甚至游戏等)这个平台上都得有。只有这样,这个平台或者说这个操作系统才有能存在下去。
到目前为止,在桌面端也只有微软成功,手机只有苹果和安卓。Linux也只是在服务器端成功了,它们分别在生态上构筑起很高的门槛,让后来者更难了。
除了推行难,还有专利壁垒。
一个系统从无到有开发出来,首先肯定要兼容已经存在的系统操作习惯。例如如果是手机系统肯定要兼容安卓或者苹果的操作习惯的,否则单纯靠商业竞争是推广不开的例如微软的手机操作系统。那么系统开发出来在现在生态圈盛行情况下除非有跨世代的系统(如iOS)这样才对用户有吸引力。这些种种的现实难题遇到安卓和Windows都是无解的。而且不得不说的是中国人口多很容易形成巨型企业,所有的巨型企业都会掌控力的隐藏属性,例如华为用阿里云操作系统其实很美,但是现实是阿里控制欲很强两家宁愿各自开发系统也不会使用对方的系统的,这是中国企业的特性也是无解的,中国要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除非中科院推出系统规范,推出一个类似Linux内核的基础或者安卓asop,然后让各家公司做实例层。但是这个人才积累至少还要二十到三十年左右。
那么专利壁垒是另外一座大山,现在操作系统里有大量的专利,例如我们最习惯的触摸点击,拖拉等等都是有专利的,中国一旦做自己操作系统不可能只在中国使用,肯定要像高铁和c919飞机一样向世界推广的。那么这些专利壁垒就需要去绕过去或者去付专利费,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和钱,但是中国用户往往都不会去付出这块成本的,当靠企业自己支付这些成本基本都会倒闭的。
都难,看国内lT搞了这么多年,所谓操作系统要么拿别人的核披张皮,要么上点色,包括中科院都这么干。而且这些年推出的所谓国产自主操作系统也就政府部门用,而且用没几天就放弃了。个人也只是尝个鲜后弃之如敝履,继续投入到微软的怀抱。
都难,如果操作系统从头开始,基本不太可能,如果只是在Linux等开源系统基础上开发外围,比较简单。即使开发成功了,托管太难,用户使用习惯是个问题,更关键的还有生态环境,怎么建,没有应用太困难
国产操作系统龙头公司?
中国软件是国内操作系统的龙头企业,与华为生态有着密切合作,在现有的态势下,它将会是科技股未来战略发展的重要受益企业。
中国软件成立于1980年,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EC)控股的大型高科技上市企业,是国产基础软件与生态体系建设的国家队。公司坚持自主研发多年,打造了完整的从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安全产品到应用系统的产品链条;面向信息技术全产业链的国产化替代开展技术攻关和应用推广,公司牵头搭建国产软硬件系统的生态环境。
公司也是重要行业核心信息系统建设的主力军,多年来参与了以金字系列工程为代表的众多国家级信息化项目,在全国税务、党政、交通、知识产权、金融、能源、医卫、安监、信访、应急、工商、公用事业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积累了上万家客户群体。
unix是国产操作系统吗?
unix是国产操作系统。
UNIX操作系统(尤尼斯),是一个强大的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支持多种处理器架构,按照操作系统的分类,属于分时操作系统,最早由KenThompson、Dennis Ritchie和Douglas McIlroy于1969年在AT&T的贝尔实验室开发。它的商标权由国际开放标准组织所拥有,只有符合单一UNIX规范的UNIX系统才能使用UNIX这个名称,否则只能称为类UNIX(UNIX-like)。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产操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产操作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