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襄阳城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襄阳城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襄阳北街的城墙介绍?
襄阳北街的城墙位于现襄阳市襄城区境内,起初筑于汉初(具体年代无考),屡经整修(从城墙砖上有“邓城”,“太平兴国”、“岳”、“光绪”等字样可证),略呈正方形。其东南隅有仲宣楼(俗称会仙楼)、魁星楼,西南隅有狮子楼,西北隅有夫人城。明洪武初年,卫国公邓愈守襄阳,在整修旧城的同时,并将东北隅城垣扩展至江边,增辟二门(大北门、长门),连同原有四门(详见《县城集镇》部分),各建城楼一座(今仅小北门城楼岿然独存)。六个城门外各有瓮城,东、南、西三门的瓮城外另有子城,瓮城、子城外各设吊桥(后改石桥)。城垣周长7.6公里,平均高8米,宽10米左右,用土层层夯筑,外用大块青砖垒砌(今仅存小北门,大北门和襄阳公园附近各一段)。城北以汉水为池,东、南、西三面凿有城濠,濠宽130米至250米,深2至3米,终年水波潋滟,俨若平湖(今襄阳公园用以供游客泛舟),全国罕见。由于城高且固,濠宽且深,加之汉岘天设,山川环卫,是以号称“铁打的襄阳”。
2001年6月25日,襄阳城墙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襄阳北街位于襄阳古城北部,是襄阳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襄阳北街的城墙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襄阳北街的城墙全长约5.5公里,高约1.5米,由南向北依次为城头、护城河、城楼、箭楼、角楼等建筑。城墙上部有敌楼,用于守卫城门和观察城外情况。城墙下部有护城河,用于防止敌人攻城。
襄阳北街的城墙在历史上有多次修缮和扩建。在明朝时期,城墙得到了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成为了襄阳古城的北部边界。在清朝时期,城墙得到了进一步的修缮和扩建,成为了襄阳古城的重要文化遗产。
如今,襄阳北街的城墙已成为襄阳古城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游览。
襄阳城墙开放时间?
襄阳城墙二十四小时开放的,目前襄阳城墙主要还有三面城墙,南边的城墙现在完全没有了,目前完整的地段集中在码头地段,这一段的需要买门票的,靠近二桥的这段,没有限制的二十小时都可以上去的,还有靠近襄阳公园这段也可以二十四小时可以上去的
襄阳城墙什么朝代建的?
据史料记载,襄阳城墙始建于汉代,那时的城墙为夯土所砌,宋代开始使用城砖。南宋时期,襄阳地区硝烟四起,为了增强城墙的防御功能,又修建了瓮城、敌台、弩台等。襄阳城墙在宋至元代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城池建设史上影响有一定影响。襄阳城墙自南宋时改为砖城,其东、南、西三面的护城河非常宽阔。汉水自东、北、西绕道南流,南部则是险峻的岘山山系。
襄阳城墙是完整的吗?
基本上是完整的。襄阳古城墙始筑于西汉,宋代改砖城,明代邓愈重筑襄阳城。城墙内用土层夯筑,外用大块城砖垒砌。宋代以来各种类型的文字砖散见其间,见证城墙历代修缮的历史。
襄阳城墙是古建筑吗?
襄阳城墙,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起初筑于汉初(具体年代无考),屡经整修(从城墙砖上有“ 邓城”,“太平兴国”、“岳”、“光绪”等字样可证),略呈正方形。其东南隅有仲宣楼(俗称会仙楼)、魁星楼,西南隅有狮子楼,西北隅有夫人城,体现了明代的汉族建筑风格和规划思想。2001年6月25日,襄阳城墙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襄阳发现古城墙护城河:距今5200年至4200年是谁的都城?
应该是虞朝末和夏朝时候的虞都夏都遗址。因为有1500米✘1200米大小,对当时古华夏(古唐人古唐都)总人口(1000到2000万?)来说,规模是非常大的。只能是虞朝夏朝都城遗址才能这么大。夏朝的夏,就是太阳最盛大的时候。也是夏朝太阳崇拜的结果。
此问,尚无定论也,仅能猜之。
襄阳新发现的古城墙及护城河位于襄州区龙王镇,现名凤凰咀城遗址。根据专家研究结果分析,凤凰咀城或与伏羲、女娲有关,因伏羲墓葬于襄阳城南山区,而女娲不仅是伏羲之妹,也是伏羲之妻,按性别论属凤,结合名称可以这样猜想。
凤凰咀城简称凤城,咀代表凤凰(女娲系)城市群的一部分,未来考古可能会发现从北到南还有一座或数座同时期城池,可能是拱卫伏羲圣墓的古城之一,邓国、楚国不少都城都在伏羲墓四周,古人应该也是非常崇拜伏羲所以为之。伏羲留给后世的绝学—占卜、八卦,也被襄阳新市民诸葛亮传承,种种迹象表明,伏羲及后世都对襄阳地区非常重视。一般情况下夫妻合墓,而事迹记载的伏羲家庭男墓在襄阳,而女墓未提及,也许是女娲系所驻之地。
数千年前的人类先祖神通广大,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其妻本身都比他小,活的岁数应该比男方要久一些,为了保护夫君陵墓,在伏羲控制区的北段设置要塞是说的通的,北方是华夏根源,伏羲墓葬于那个时候的华夏南端,具有震慑南方的考虑。要按照考古学家判断距今5000多年历史的话,显然跟伏羲、女娲时代又不符,但不排除此城是历朝历代守墓之城的可能性,毕竟伏羲墓在襄阳。也可以反向思考,凤凰咀是华夏向南扩张的基地。
![[襄阳城墙]襄阳北街的城墙介绍? [襄阳城墙]襄阳北街的城墙介绍?](http://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0022/bee3fdd727a44b29aff76af34ab52dcc~tplv-tt-origin.jpeg?_iz=92253&from=wenda&x-expires=1764303956&x-signature=ybfRSGv9vJWZstCdBpzHLF77wAk%3D)
考古成果:城址平面呈方形,面积14万平方米,加上外围附属聚落,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遗址中城墙周长大约1500米,残留高度两三米,宽20多米。毗邻古城墙的护城河也颇具规模,周长2000多米,宽20米至30米,深度有七八米。
从考古角度来看,凤凰咀城面积虽然不算太大,但不可忽略的是城史比夏朝还要早,可以理解成一个优势,因为城池的大小与改朝换代密不可分,在夏朝之前能够有这么大的面积,比后世春秋时代某诸侯国国都还大,说明凤凰咀城的地位在所处年代非常高,至少也是别都层次。
另一种可能性说是炎帝神农氏聚集中心,神农在襄阳周边长期活跃,筑城是聚集之根本。
如果非要给凤凰咀城定个位,最符合推敲的结论分别是:
一、女娲性女,位北,系女娲体系重要的聚集区,朝代无法论,可称上古凤凰系新都。
二、伏羲性男,位南,系伏羲体系防御性城池,朝代也无法论,可称上古伏羲系重镇。
三、华夏向南扩张的核心建制基地,具有强大防御功能的区域性中心,相当于现在军区驻地。
四、神农氏扩张前的聚集中心,神农氏西扩的结晶(参考随州炎帝故里说)。
五、华夏由中向北、西扩张的初始地,或为华夏主要诞生地(发源地);北地平、少山河、适生存,后来逐渐发展到黄河流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襄阳城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襄阳城墙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