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后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后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后视”、“前视”、“仪高”、“高程”是什么意思?计算公式是什么?
前视一般认为是待测点的坐标或者是高程,后视在全站仪使用中认为是和测站点确定坐标系统的点,水准测量中是已知高程的点,通常是已知点,点高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仪高指仪器高,一般用于全站仪测量中,即测站点到仪器中心的高度,高程是点的高,分为建筑标高和绝对高程。
后视读数+后视点的高程(如:390.100)=仪器视线高度,仪器视线高度-前视读数=测站点高程
“后视”、“前视”、“仪高”、“高程”是什么意思?计算公式是什么?
比如设计高程1477.169m,后视读数0.550视线高=设计高程+后视读数前视读数=视线高—实测高程转点时也是使用这俩个公式先算出实测高程已知的直接填上后视读数可以随便编
后视极坐标s和a代表什么?
s:球镜(近视或远视)a:柱镜轴
其他后视极坐标缩写:
OD表示右眼,OS表示左眼。
1、“十”表示凸透镜片(远视眼用),“—”表示凹透镜片(近视眼用);
2、“十”或“—”之后的阿拉伯数字就是镜片的屈光度,但需要注意的是眼镜处方上的屈光度和大家平时说的眼镜度数不一样,它们之间相差100倍;
3、DS表示球镜(近视和远视用),DC表示柱镜(散光用);
4、在DS后面有一个横的“()”表示前面的球镜“联合”后面的柱镜,在DC后面有一个“×”,是将专前面的散光度数和面的散。
水准仪的后视和前视怎么区别?计算公式是什么?
水准仪的后视和前视的区别是后视就是已知点,前视就是被测的未知点,转点是已知点和未知点无法通视的情况下,找第三个点来先测出第三点的高程后(第三点必须与被测点通视)再测之前不能通视的点。
计算公式:两点高差=后视-前视。
扩展资料:
使用须知
操作要点
在未知两点间,摆开三脚架,从仪器箱取出水准仪安放在三脚架上,利用三个机座螺丝调平,使圆气泡居中,跟着调平管水准器。
水平制动手轮是调平的,在水平镜内通过三角棱镜反射,水平重合,就是水平。将望远镜对准未知点(1)上的塔尺,再次调平管水平器重合,读出塔尺的读数(后视),把望远镜旋转到未知点(2)的塔尺,调整管水平器,读出塔尺的读数(前视),记到记录本上。
校正方法
将仪器摆在两固定点中间,标出两点的水平线,称为a、b线,移动仪器到固定点一端,标出两点的水平线,称为a’、b ’。
计算如果a-b≠a’-b ’时,将望远镜横丝对准偏差一半的数值。用校针将水准仪的上下螺钉调整,使管水平泡吻合为止。重复以上做法,直到相等为止。
保养与维修
1.水准仪是精密的光学仪器,正确合理使用和保管对仪器精度和寿命有很大的作用
2.避免阳光直晒,不许可证随便拆卸仪器
3.仪器有故障,由熟悉仪器结构者或修理部修理
4.每个微调都应轻轻转动,不要用力过大。镜片、光学片不准用手触片
5.每次使用完后,应对仪器擦干净,保持干燥。
水准仪的后视前视是这样规定水准测量按照测区范围和水准点的分布选择的水准路线形式向前行进。一般从一个已知水准点出发沿着选定路线前进。立在已知点上水准标尺称为后视点a读数为a1,前进方向立在转点上水准标尺称为前视点ZD1,读数为b1。则两点之间高差为h=a1- b1。即两点之间高差总是后视点读数减去前视点读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后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后视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