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农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农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农历每个月是多少天?
农历不是每个月都是30天,还有29天的。
决定是30天还是29天,是为了保证每月的十五那天的月亮最圆,这就需要天文计算决定哪个月是30天还是29 天,所以农历的大小月不像公历那样固定。这是农历的纪元法和公历不同导致的。农历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作为基本纪元单位,而公历则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基本纪元单位。相对来说,公历的纪元法更符合实际情况。
这个没有规律,只能通过计算来安排。因为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29.5306天,12个月共354.3672天,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365.2422天少10.875天,所以农历每月的天数只能在29和30中选择,但还要保证每月十五那天晚上的月亮是最圆的,这就需要天文计算来定;就是这样算还没有解决问题,因为农历的12个月加起来才354天多一点,离真正的一年还差近11天,所以3年左右就加一个闰月,因此农历日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位置并不准确对应,例如代表地球离太阳最远的那个时间冬至这一天,公历都是在都是在12月22日这一天,有时差一天,但农历相差就大了,去年是十一月初三,今年是十一月十三,差了10天,所以农历不如公历准确。
农历每个月是30天,或者29天,分为大进和小进。大进30天小进29天,大进小进并没有规律可循,有时候好几个月都是大进。我一般是看日农历的人很少,一般过的是阳历,以前的人生日是按农历,现在小孩子出生就是按阳历身份证,所以现在努力绝对已经不重要了
农历每个月29天或30天。阳历每个月30天或31天,只有每年2月28天(四年有一次29天)。农历19年的总天数和阳历19年的总天数相差无几(因为农历四年就有一次闰月),所以经过19年,其日期正好重合,如你的生日和19年前的生日一样,农历和阳历是同一天。
农历一个月有30天,一个公历年不能安排12个农历月.公历年前身是儒略历,1582年罗马天主教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把全面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格列历10月15日,中间销去10天.同时修改了儒略历置闰法则.
人们常说的公历,阳历,阴历,号数,又是怎样归纳的啊?公历就是农历吗,阳历就是号数吗?那阴历又是什么?
所谓阳历又叫公历,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几月几号”,是地球围绕太阳转的算法。日历表格上用阿拉伯数字“1 2 3 4 5 6 ”就是阳历的日期。
所谓阴历又叫农历,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几月初几”,是月球围绕地球转的算法。日历表格上的汉字“初一 初二 初三 初四 初五”就是阴历的日期。
什么是农历年?
意思是:农历年是中国传统历法,又有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是以华历(阴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补充资料:
农历以阴历(华历)为基础,由于阴历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夏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转换;但华历可以反映潮汐现象,是古时指导海事活动的指南。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朔望月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于是便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阴历月相总天数与阳历回归年总天数相适应。
农历是什么意思?
农历指的是中国传统的农业历法。
它是一种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和天文变化来进行时间计算的历法系统。
农历的特点是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为基础,每个月为一个周期,由12个或13个月组成一年。
农历中有一些特殊的节日和重要的纪念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农历的使用在中国及亚洲一些国家仍然广泛,它在农业、气象、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公历广泛使用,但农历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历法系统。
在许多文章或报道中把“阴历”说成“农历”,为什么有人不认识“阴历”?
一首《西江月一一农历属阳不随阴》作答,请鉴赏。
四季三伏九寒,节气阴历无缘,干支六十一循回,二十一阴补欠。
平闰年差整月,冬至十天元旦,阴月节日不农时,立春岁始两全。
译文:农历是阳历,与阴历没关系。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初,中,末三伏,九九寒天,二十四节气,与阴历纪年和阴历计月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依据阴历用天干、地支、六十年一个循环的纪年法,需补二十一个阴月与阳历纪年找齐,故称阴阳历法,它的平年和闰年相差一个整月。
农历的冬至与阳历的元旦节间隔十天却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农历是阳历(因始创于夏朝亦称夏历)。
阴历月份中的节日例如: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以及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与农历、农时节气的时间和日期不相等,所以,说"农历(阴月)初一、十五"岂不矛盾。
若按农历的"立春"纪岁始,送走的一年和迎来的一年两全均匀。
鉴赏:词丶西江月丶农历属阳不随阴,是针对传统定位"农历是阴阳历的一种"进行析解,先将阴阳历定位,又把"农历"与“阴历"区分,明确“农历是阳历"的身份。所以,"阴历即指农历"的说法应该纠正。

阴历其实就农历,只所以我们把农历又称作阴历,是针对阳历而言的。小时候祖母会说:今天是阴历多少年多少月多少日,公历呢,今天是公元一九多少年多少月多少日。
祖母还说了,农历和公元(即阳历)是相对对应的,但农历更准确,因为农历有润月,而公历没有。
但祖母又说了,公历虽然没有润月但公历有月大月小。这样呢阴历和阳历就相对对应了。
连我去世多年的祖母都认识的,到现在还有人不认识;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央视一套早晩七点的整点新闻以及全国各大日报都会按时播农历、也就是我所指的“阴历”时间的。



不知道提问者晓得不,"阴历"其实就是"农历",而且是正确的叫法。
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其实还有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称法。而被称为"阴历",才是错误的名称。
同样,阳历的正确叫法应该称为:公历。即公历纪年法,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
总之,阳历、阴历均为民间的普通叫法…
历法,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的方法。基本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法,如中国农历、印度历、日本历、犹太历、玛雅历等;称谓上有公历、农历、阴历、阳历,古历、新历、旧历等;功能上有生活历法、法定历法、特定社会活历法、研究历法等;历年、历月上有太阳历、太阴历、阴阳合历。我国普遍存在的对历法的五种称谓有公历、阴历、阳历、干支历、农历(阴阳合历)。现行世界普遍使用的历法有三种:阳历、阴历、阴阳合历(农历)。
阳历就是太阳历,也称公历,西方社会的纪元历法。它是根据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制定的历法。阴历也被称为殷历、古历、黄历、夏历、旧历等,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它是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农历也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同时也是一种阴阳历法结合的历法。
很多人会以为阴历和农历是一样的,但农历是利用阴历,再加上“置闰法”调整闰年回归的天数得成的。农历比阴历更能明显感受到四季变化,而且还能得知潮汐涨落时间。

很多人认为农历就是阴历,其实,它们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要想区分阴历和农历的差别,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阴历?什么是农历?

阴历
阴历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月亮也称“太阴”,这种以月亮的运动规律为依据设置的历法,叫太阴历”,简称为“阴历”。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但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作为一个月,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这种历法是一年为十二个历月。
阴历定月是以月亮的运动规律为依据:月球运行的轨道,叫白道,白道和黄道都是天体上的两大圆,以五度九分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共出没于黄道两次,历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是月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叫做“恒星月”。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公转位置也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所以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又到了合朔,需要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叫做“朔望月”。习俗所说的一个月,就是对朔望月而言的。

农历
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又有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农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是以华历(阴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阴历和农历的不同
1.使用的地区不同,农历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普遍适用,特别是在中国及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得到广泛使用。但阴历主要限于伊斯兰国家使用,并且是只在欢度宗教节日时才使用。
2.农历与阳历有相同的特征,能够用来指导农时。而阴历就不能,它只能反映月相变化,不能指导农时活动。
3.两者月首不同,农历把日月合朔的时刻所在的日期定为月首,唐初以后,改用“定朔”,就是初一固定在真正的朔日,当天晚上一定没有“月亮”。而阴历的月首以新月始生为朔,相当于农历的初二或初三,当天晚上可见到“新月”。
4.两者的“年”不同,农历的“年”与阳历的“年”基本一致,但回历纪年中阴历的“年”只有354天,和阳历“年”有约11日的差异。农历的新年一般都在冬季,但阴历的新年却有可能在暑期到来。

结语
总之,中国的农历所包括的地理意义更加丰富,它能反映寒暑往来和月相变化,比阴历更加实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农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农历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