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闪光灯ttl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闪光灯ttl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闪光灯tti模式参数会变嘛?
1、ISO是照片感光度,如果是TTL闪灯,那么在TTL模式下提高ISO会降低闪光灯输出,这样也就意味着更高的连拍速度,更短的回电时间。代价是较差的画质2、快门跟闪光灯要同步,否则快门打开了,闪光灯没开,或者闪光灯开了,快门没开,都拍不到照片,就悲催了。为什么原厂灯比副厂灯贵好几倍,就是因为原厂灯100%同步,副厂的不能3、是的,意味着对闪光灯的控制,没开,没用。如果对整体控制是整体曝光补偿4、随时都需要同步,有前帘同步和后帘同步之分,前帘就是先闪,然后再开快门,后帘就是先开快门,最后一瞬间再闪。同步是个广义的,意味着闪光灯能跟相机完美地配合,一般来说,任何时候都需要相机跟闪光灯同步的
什么是E-TTL闪光模式?
E-TTL的目标:自动、快速、准确地闪光输出。
E-TTL,英文全称是prestored Evaluative Through-The-Lens flash exposure control, 中文可翻译为:评价式透过镜头闪光测光。
通俗地讲:闪光灯先进行预闪,照射到主体的预闪光,又反射回镜头,然后相机由这些反射的光来决定真正拍摄时闪光灯的输出量。
Ettl闪光在正式闪光之前能够事先发出视闪闪光在自动测量反射回来的光线之后,闪光灯才发出正式的闪光。
此外这种闪光灯的预闪光还能事先引燃,距离较近的同步闪光灯,以免这些同步灯在正式拍摄时再发出叠加闪光添乱,初看这似乎是件好事,但是细想起来,在预闪时出现的叠加闪光同样会给闪光测光系统添乱,使闪光灯误以为遇闪光的反射光很强,从而减小主闪光的闪光量,致使影像传感器或胶片感光不足,
另外位于主闪光灯背后灵敏度又不太高的同步闪光灯,有时不会被ettl闪光模式较弱的预闪光引燃,于是在实际拍摄的一瞬间,仍然有可能发出强烈的,不受控制的叠加闪光,由于在ettl模式下,主灯无法向ttl调光或attl调光,那样提前熄灭自己的闪光,因而会导致曝光过度。
所谓TTL闪光是利用通过镜头的实际光量来确定相应的闪光输出量的一种测光模式,TTL是Through the lens的缩写(通过镜头的光),而这个前缀多个“E” 变成E-TTL(evaluative through the len),是佳能在1995年发布另一种形式的闪光技术,意思是通过镜头测光系统进行评价来决定闪光输出量。E-TTL由主闪光泡发出一束已知亮度的低功率预闪,用以确定正确的闪光曝光。它通过预闪测量景物的反射率,然后基于这些数据计算出达到中间影调所需要的闪光输出功率。之后还有升级的 E-TTL II,也就是E-TTL的第二代,加入了平均闪光输出的功能,使闪光输出更准确稳定由于采用了新的算法,闪光结果更精确更稳定,即使被摄体移动位置,E-TTL II自动闪光系统也能有效避免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的情况发生。
E-TTL闪光系统工作原理: 1、当快门钮半按时进行评价测光,随即设置快门时间和光圈。 2、当快门钮完全按下时,闪光灯预闪光,根据选择的对焦点读取测光数据。 3、预闪数据和环境光线数据进行比较,确定主闪光的输出量并保存在内存里。 4、反光镜弹起,第一帘打开,进行闪光,第二帘快门开始闭合,反光板返回原位。
类似的还有尼康的i-TTL数码系统的闪光模式,索尼的ADI TTL的闪光测光技术,宾得的PTTL等等。
婚礼跟拍是大光圈追求现场感还是小点光圈打闪光灯好?
基本很少用闪光灯,只在合影和人多的场景下用,早晨迎亲之前基本大光圈拍摄,那时候时间充裕便于拍摄,接亲的时候双机位,一个小光圈拍特写,另一个机位广角小光圈拍整个环境,光线不足的话就需要闪光灯补光。到了中午仪式的时候,用现场灯光即可,都有面光灯,基本也不需要闪光灯。我一般带两台机器,1dx2上35定,5d3上85定,这样基本不用换镜头,中午仪式直接70-200,另一个机位广角。







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应该因应场景、环境来决当时采用的光圈与光源。
一.光照充足且平均,光比小
光照充足的场景下,光圈不再制约进光量,快门速度不再受限,不管是拔枪就射的抓拍,还是文质彬彬的摆拍,都可确保不会拍糊。这时为保证现场感,我以为应该尽量采用自然光,不打闪光灯。光圈大小主要考虑的是想表达的东西来决定,表达人像特写或带点环境的人文角度的,或是拍点现场静物的,应该将背景一定程度虚化,长焦大光圈必不可少。若表现场面、群体等,应该收小光圈保证景深与画质。
二.光照不充足但平均,光比小
室内,晚上等场景,光照不足,光圈大小对进光量影响比较大,也制约了快门速度,为保证抓拍不会拍糊,快门必须保持在安全快门以上。因此,除了一定程度提高ISO补救外(不能太高,否则高感素质太差的话影响出片质量),采用闪光灯是最安全的做法。如果是抓拍,以拍到、不拍糊为主,因此采用小光圈可防止对焦失误造成的损失。(对自已的相机对焦性能和自已技术有强烈自信的,当然可以不局限于此,突出主体依然可以大光圈。)
三.某些光比较强或有特殊氛围的情况
这一类属于个别特殊的场景,比如要拍背对落日的人脸,这时逆光造成光比太强,就要用闪光灯压暗背景。在光比强烈,但想表达的主体在光源照射下有特殊氛围的,比如,坐在窗边被一束阳光照射着的穿着婚纱的新娘,这时候就不用去打闪光灯以保留现扬氛围。
总之,因景而异,确保安全为最重要的原则。(安全的意思是指确保该拍到的要拍到,拍清,毕竟是不可再的场景)



婚礼跟拍是大光圈追求现场感还是小点光圈打闪光灯好?

适马35mmF1.4,使用这种大光圈定焦镜头,相对来说,使用闪光灯的几率会小很多

如果要使用闪光灯,建议ISO感光度不要太低了,也建议光圈不要太小了
你好,婚礼跟拍,我大概谈谈我的建议:
一、目前来说,很多婚礼跟拍,都会使用两个机身,或者说,干脆使用两个摄影师
当然,现在情况比较复杂,还有摄像师,摄像师往往也有好几个。
二、就目前来说,婚礼摄影,主要使用的镜头,35mmF1.4和24-70mmF2.8,也有24-105mmF4.0
三、就35mmF1.4镜头来说,肯定主要是以大光圈为主的了
这是毫无疑问的,不然的话,干嘛不直接用24-105mm呢?
四、讲真的,35mmF1.4确实是很常见的婚礼摄影镜头
因此,事实就是事实,只要你用这个,你的问题,肯定是尽量使用大光圈,而不是尽量使用闪光灯。
五、如果是使用24-70mmF2.8或者24-105mmF4.0,那么,闪光灯的使用,会稍微多一些
六、婚礼摄影,闪光灯是使用技巧有哪些?
1,ISO感光度,不要害怕使用ISO400-800。
2,ISO感光度越高,闪光灯的回电速度越快,照射范围越大,照射距离越远。
3,尤其是跳闪的时候,使用白墙作为反射的时候,ISO感光度更是应该适当提高一点。
4,光圈不宜过小,否则,闪光灯就很麻烦了,回电时间会变得很长,闪光灯的电池寿命也会大大缩短。
5,通常来说,光圈设置为F4.0-5.6,就够用了,没有必要缩小到F8,更没有必要缩小到F11-16。
6,如果是使用70-200mmF2.8,其实,F2.8就可以搭配闪光灯了,不必可以缩小到F5.6否则更小。一般来说,缩小到F4.0就真的够了。
婚礼跟拍是大光圈追求现场感还是小点光圈打闪光灯好?
我也婚礼摄影师,很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也有思考,不过平时拍摄中特写用定焦大光圈多,这样更能体现所拍摄人特或者物体,70-200长焦也是婚礼摄影师必备。不同的地方、不同时刻想体现的东西一不一样,同场景我也用定焦、长焦、广角同时表达。
在新人家拍摄的时候啥光圈我都顶着机载灯的,不冲突啊,不够就补光。



下面是室外得场景

这是拍得场布,小光圈广角

这拨场布,用得大光圈F2.8 站得老远

这小物件,还得大光圈

拍人物要人和现场,必须得广角小光圈了。

再看一下人物我习惯70-200
说难听一点新人们的现在的手机都大光圈追求景深了,作为一个快门民工背景虚化不了?也一定要跟上哟。
祝你拍摄愉快,工作顺顺利利。
平时拍摄中特写用定焦大光圈多,这样更能体现所拍摄人特或者物体,70-200长焦也是婚礼摄影师必备。不同的地方、不同时刻想体现的东西一不一样,同场景我也用定焦、长焦、广角同时表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闪光灯ttl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闪光灯ttl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