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农历什么意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农历什么意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农历是什么意思?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
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农历是以阴历(夏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
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农历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叫作阴历。平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在19年里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每年分24个节气,便于农事安排。以天干地支搭配纪年,60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叫夏历。也说旧历。
2.农业上使用的历书。
农历几月什么意思?
农历,中国传统历法。它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并把一个太阳回归年划分为24段,形成二十四节气。通过参考太阳回归年,设置闰月使其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融合阴历与阳历形成为一种阴阳合历历法。农历又有夏历、阴历、旧历、华历、中历等称。因使用“夏正”,旧时多称为夏历,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农历属于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什么是农历,国历,阳历,阴历,新历?
农历、阴历都是一样的,是中国传统的历法,像春节、元宵、端午、中秋这些就是农历节日!以3月为例,农历读法为三月初一、初二、到初十;中旬为三月十一、三月十二、到三月二十;下旬为三月廿一、三月廿二…以此类推!(后面没有“日”字的)国历、阳历、新历也是一样的,与世界通用历法吻合!像元旦、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这些就是阳历的!阳历的读法为3月1日、3月2日、一直到3月31日
人们常说的阴历、农历、阳历、公历如何区分?到底有什么意义?
公历阳历是一样的,最少的每月28天,30天,最多31天,月亮月圆不定时候。比阴历早。农历就是阴历,每月29天一30天。三年两闰月,月亮十五圆,24节气,农村人生日按阴历算。元宵节,中秋节,春节等等按阴历算。
阳历和公历是一个意思,是西方历法,例如10月1国庆,1月1元旦等;
阴历是月亮历,以月亮绕地球转一圈为一个月,比如每月初几初几的说法,指的就是阴历,因海洋潮汐直接受月球影响,所以海边一般都是阴历初一或十五出现较大的潮汐变化;
这里重点说一下农历,现在很多人把农历和阴历混为一谈,这是错误的,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农历历法便是我国先民根据农作物种植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便是农历的历法,十二节便是月与月的交点,比如正月立春起,建十二地支寅,雨水为正月中气,二月为惊蛰起,建卯,春分为二月中气,以此类推,知道十二月为小寒开始,大寒为本月中气。
还需要提一点的是,我们平时都是以正月初一过年,属相也从过年算,其实新生儿的属相是以立春那一刻算起的,也就是俗话说的打春,比如今年阴历腊月三十11:14分左右交立春节,过了这个时间出生的孩子,即使没到第二天正月初一,也属猪
我想在开头大声强调:农历不是阴历!农历不是阴历!农历不是阴历!
开门见山,严格来说,本质上只存在两种历法,一种是阳历,一种是阴历(两个混合产生的混合历法,暂且不提)。
阳历按照地球和太阳的关系定历法,主要是在地球上通过观察太阳运动,现在我们有更高明的手段,可以得到回归年和恒星年的数据,古代人没什么办法,可以通过观察太阳高度或者其他方法得到。 阴历则是按在地球上观察月相的方法定历法,现对比较好理解一点。 所以阳历的问题就是地球整整绕太阳一圈的问题,只要在同一位置就是一年,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年”的概念是在“日”上建立起来的,是没有“月”这回事的。而阴历呢,月相一个周期则为一个月,“月”的概念在“日”上建立起来,和“年”没什么关系。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阳历没有“月”,阴历没有“年”。当然这是帮助理解,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阳历把一年分12个月,而阴历把12个月加为一年。
下面在说说我们中国现在用的三种历法:公历、阴历、农历。公历是一种阳历,是西方人用的,名字叫格里高利历,经过多次改良, 我国在辛亥革命后一直沿用至今。 我们口里的阴历就是我国传统历法(名字叫阴历,其实是阴历的一种),不好意思,没人取名,现在用的叫紫金历……是一种阴历,不信你可以看看,每月的十五十六月亮都是圆的。农历,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杰出创造,它是一种阳历。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在古代伟大的劳动人民创造出“气”这个神奇的概念,这个“气” 控制世间一切物质规律,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都有定时,要命的是还被我们老祖宗不小心发现了。所以农历以指导农时为基础便发展起来了,所以它开始既没有“月”也没有“年”,全是自然景象什么冷啊(大寒、小寒),热啊(大暑、小暑),下雨啦(雨水),一类的。当然这是最开始,后来聪明的中国人发现这个和太阳有关系(万物生长靠太阳),就相当于将其定在了阳历上,从其本质上来说农历是阳历。
农历游离阴历外,所以再三强调,不要将农历和阴历混为一谈!!!
后来为了适合农历的广泛应用,将农历编入阴历里,就成了阴阳合历(说白了就是古代人民用阴历的时候可以知道节气。。) 实际上农历和阴历还是没有啥关系的。
阴历和阳历相对,农历和公历相对,历法不同,记事需要
一般认为,阴历和农历是一个意思;阳历和公历是一个意思。
古老的传统当中,大家都是用阴历的,也就是农历,包括人的生日,或者许多重要日子,也都用农历。老年人对农历的记忆尤其深刻,他们根据农历和二十四节气来安排一年的作息,农作物的种植与采割,能够做到相当精妙。
我们常说的“公元多少年”,这是公历纪元。原称基督纪年,又称西历或西元,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
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但是也并没有废除农历,现今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是以农历为准。(百度百科)
虽然公元纪年已经实施了好几十年,却改变不了中国古老的传统,而且,现在传统文化也被证实具有他们自身不可磨灭的价值,中国的传统佳节和二十四节气,也将作为人类文化和智慧的瑰宝而长期存在。
我们作为普通人,不必刻意去牢记不常用的历法,只需要在特别的日子留心一下,其实也不会对生活造成多大的困扰。
总之,不管哪种历法,只是我们记载时间的一种方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是选择不同。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简单说下历法纪年的问题。
现在中国采用公元纪年,这个是西方的纪年方法,采用的是太阳历。太阳历以观测太阳的运行规律而来,一年有365、2425天,因此四年置一闰年,加一天,366天,平年是365天。但是四年加起来又不足一天,于是规定四百年只有99闰年。所以闰年是能整除4的年份,另外整百年能整除400的才是闰年。比如1900年,不能整除400,不是闰年。
太阳历起源于古埃及。后在罗马帝国制定儒略历,比如七月JuIy是凯撒,八月August是奥古斯都(屋大维),屋大维将2月拿走一天放在8月,8月成为大月,而2月变成平年28天。后来教会制定格里高利历,一直通行至今。公元纪元将耶稣诞生年作公元元年,之前为公元前,倒推,没有公元零年。1949年中国开始采用公元纪年。
中国的历法属于阴阳合历。阴历最早起源于两河流域,它是观察月亮的规律而制定的。阴历一年十二月合354天。中国的农历其实就是阴阳合历。为了调和阴阳历,中国人设置了阴历闰月,阴历阳历差了11天,三年就是33天,大概规律是三年一闰,五年两闰,七年三闰,十九年七闰。以十九年为一周期。也就是说你十九周岁时,与你出生那年的阴历阳历能重合(有可能差一天)。中国人把一年分为二四节气,以此来安排农业生产,因此称为农历。传说历法始于夏朝,故又称为夏历。
另外中国古代还创造了干支纪年,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子开始,一轮下来六十年。我们的生辰八字就是用干支纪年来算的。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即184年是甲子年。由此可见汉代已经采用了干支纪年。最近的甲子年是1984年。
另外中国古代还采用年号纪年,大概始于汉代。比如唐太宗贞观几年,玄宗时开元、天宝。到明朝时皇帝比较少任内更换年号了,清朝每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康熙雍正乾隆等都是年号。中华民国开始用黄帝纪年,后又用民国纪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农历什么意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农历什么意思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