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随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随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对流层中,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还是0.65℃?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5℃。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
高铁隧道上方多少米不能有房?
在隧道顶建房的安全距离是垂直300m。国家房建局和铁路总局并没有对隧道上方顶部建房的最短距离要求,但是一般城市在建的楼房我下方有隧道的话,那么基本上是不批准建房子的。如果在一建房下方走隧道的话,那么基本上需要在300m以下的地方才可以建隧道。这种情况大部分发生在山顶,有房子,山脚下建隧道。
高层施工时,首层网要几米的双层网?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由于跨度大且承受的竖向荷载很大,致使其截面尺寸高而大,连续施工强度大,施工过程复杂,有一定的难度。
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
4米以上的建筑工程都要架设和张挂安全网,安全平网有首层网,随层网、层间网之分。
首层网要在距离地面4米架设,而且在整个施工期间不得拆除。
首层网在6层以上中高度超过18米时,应不少与5米,烟囱,水塔高耸建筑物的首层网要采用双层网,其宽度应达到6米,,当作业在首层网以上超过3米时应加设随层网,大空间建筑工程应搭射联片平网。
大气最底层温度随高度怎么变化?
①大气的最低层:对流层。对流层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原因:对流层的热量来自地面辐射,离地面越近,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多,温度越高。每上升1000m,温度降低6度。
②中间一层:平流层。平流层随海拔升高而升高。
原因:对流层大气的臭氧吸收紫外线。
③上层:高层大气。高层大气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到一定高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原因:热量来自平流层。
大气最底层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大气从地面海拨高度,至12000米为对流层,12000米以上为平流层。大气底层从海平面高度,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6.5度。到12000来以上,随高度上升,温度从下降、持平到缓缓升高,气温逐渐上升的原因主要是有紫外线效应。
高层大气”指的是对流层顶到平流层的大气还是平流层顶到中间层的大气
后者底层随着高度的升高温度降低,而前者相反,温度变化先是随着高度升高变化缓慢然后上升,这是因为平流层中存在一臭氧层,会将大量的紫外线吸收,由于紫外线也有能量因此使得该层温度升高,出现上面的变化。
大气温度随离地面高度增加而下降。
因地面人类的活动产生大量的热量,空气受热密度减小,上升进入空中,形成上升气流。但由於空中没有热量补充,上升空气随本身温度在一定高度仃畄。
一个十公斤的物体在一万米高空中或更高重量会逐渐变轻吗?
一个十公斤的物体在一万米的高空中或更高位置,重量当然会变轻,这是一个典型的物理问题。
重量,即重力,与质量的概念不同。物体所受重力公式:F=mg。质量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变的,在地球和月球质量是多少kg还是多少kg。变化的是g,即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不同的地方物体的重力不同,即重量不同。
首先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物体所受重力为万有引力与离心力(随地球一起自转)的矢量差。.随着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在不同位置是不一样的。在赤道的位置,转速最快,离心力最大,则重力加速度最小;在两极的位置,随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最为0,则重力加速度最大。结果为同一物体在赤道的位置比在两极的位置重量(所有重力)要轻一些。

然后,在不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下,根据万有引力公式:F=GMm/R^2(平方),公式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G=6.67*10-11N•m²/kg² ,M为地球的质量,m为物体的质量,R为地球中心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由上面可得到重力加速度的公式为,g=GM/R^2。由此公式可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由地球的质量和地球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决定。地球的质量为固定值,那么R越大的地方重力加速度越小,R越小的地方重力加速度越大。换一种说法,就得到题主的问题上,R越大,即物体离地球中心越远,也即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小,物体的重量越轻。
至于在一万米的高空(大致民航飞机的高度)到底轻了多少,可由(大地表面)g1=GM/R^2和(一万米高空)g2=GM/(R+10km)^2,得到g2/g1=R^2/(R+10km)^2,代入地球半径6371Km,得到0.997,即在一万米高空的位置重量为地球表面的99.7%,轻了,但变化不明显。

我们不妨再大胆一点,将物体移到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高度(36000Km),同样代入上边的公式,得到g2/g1=2.2%,届时物体的重量为在地球表面的2.2%。

上面的结果,小伙伴们get了吗?重点是要分清重量和质量的概念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随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随米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