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结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结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结冰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当水的温度降低到其凝固点,且还能向外界环境放出热量,具备了晶体物质凝固的条件,就能结冰。
物体的冷热可用其温度来表示,热的实质是物体的分子、原子的不规则运动,温度是这种运动的动能大小的度量。越热,温度越高,分子、原子的动能越大。常压常温下,水分子的动能相当大,所以水就能够流动,而且不能保持固定的形状,只能随从容器的形状。但温度高到100°C时,水分子的动能大到不能凝聚在一起,可以扩散到整个空间,这就是水蒸气。反之,温度低到0°C,水分子动能小得多,相互被分子间的引力所束缚,只好乖乖地按照一定的排列规则“排排坐”好,水分子只能“坐”在原地振动,水成为固体--冰、雪、雹、霜等。
当水的温度降低到其凝固点,且还能向外界环境释放出热量,具备了晶体物质凝固的条件,就可以结冰。
温度下降的原因则是热量的散失,意识就是传到给别的物质了,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比如,液态的水吧热量传给温度更低的冷空气,该物体就自己结冰了。
结冰是啥梗?
结冰的意思是气温降低,已降至0度以下,天寒地冻,河水由于寒冷,已结冰了。
春夏秋冬四季,每个季节的景致都会有所不同。春天的温度回暖,万物复苏。夏季炎热,高温难耐。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天干物燥。而冬季则气温很低,冰雪弥漫,一片白色的景象。由此可见,河水结冰的意思是气温降低,已降至0度以下,天寒地冻,河水由于寒冷,已结冰了。
气温降低于零下的度数或水三种形态中物理变化的一种形态。
众所周知,气温低于零下,水就自然结冰,气温要是高于零度,冰就开始溶化,要是继续加热至100度,那么水就变成气体,升入空中。这就是物质的三种形态,固态丶液态和气态。它们在气温低的情况下,会发生的三种形态。谢谢大家!
零下几度才结冰?
水在0摄氏度以下由液态凝聚为固体状态,称其为结冰。
需要注意的是:
1、0摄氏度一般也结不了冰的。0度是结冰点。没有杂质0度就会结冰,有杂质要0度以下才结冰,大约零下3度左右。
2、零下4度以下水的密度会变大,体积增大,如果在冬天把水放在瓶子里,由于体积增大的缘故,很有可能将瓶子弄裂。
水在0摄氏度以下由液态凝聚为固体状态,会结冰。根据科学理论得出,水结冰需要的条件:
1、结冰要使温度小于等于0摄氏度
2、要求在水中有冻结核。有了冻结核,乱动着的水分子才能按冰的晶体结构排列起来。江河湖海的水,城市里用的自来水等都含有杂质,这些杂质就是冻结核。
零下几度会结冰?
水在0摄氏度以下由液态凝聚为固体状态,会结冰。根据科学理论得出,水结冰需要的条件:
1、结冰要使温度小于等于0摄氏度
2、要求在水中有冻结核。有了冻结核,乱动着的水分子才能按冰的晶体结构排列起来。江河湖海的水,城市里用的自来水等都含有杂质,这些杂质就是冻结核。
蒸馏水0℃结冰;自来水在-5℃以下结冰。
冰:为固态的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在0℃以下时、纯净的水凝结成固体——冰。0℃时,水的状态是似冰百冰,似水非水,是冰水混合物,只有当冰水混合再释放出凝固热(79.6kcal/kg)后,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固态冰。
多少度才能结冰?
气温0度以下会结冰。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的温度是0℃,水在零摄氏度以下由液态凝结为固体状态,称其为结冰。温度高时水分子动能大而无法牢固产生氢键,分子间可以尽可能小地进行杂乱无章的排列。
温度降低后(低于4度),越来越少的分子动能不足以打破产生的氢键,而氢键有一定键长,所以4度以后固定的氢键越来越多。当0度时所有的分子都被固定在一定区域内,氢键使分子彼此保持一段距离,即为结冰。水结冰体积增加1/10,所以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的体积比为10:11。
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低于0℃,水才会结冰;任何压力下,水温低于冰点温度就可以结冰.海水结冰的温度 通常所说的海冰,往往是指海洋中出现的各种类型的冰的总和.一部分海冰是由海水冻结形成的,是咸的;江河冬季封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结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结冰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