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f76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f76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vivoy76上市时间?
2021年12月。
vivo Y76s 5G 智能手机,主要配置包括天玑 810 芯片组、5000 万像素双摄像头和 44W 快速充电。
vivo Y76 正面有一个 1600 万像素的自拍摄像头,背面为三摄,包括一个具有 f/1.8 光圈的 5000 万像素主摄像头,一个 200 万像素的深度传感器,以及一个 200 万像素的微距摄像头。
被一些人诟病的KV1型重型坦克真的一无是处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苏德战争初期,KV1重型坦克绝对是神一般的存在。
这种坦克的装甲厚度自称是T34的一倍,实际上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也非常吓人。
它的炮塔前装甲 90 毫米、侧面装甲 75 毫米、车身 90 毫米的厚重装甲。
在当年坦克装甲只有二三十毫米的时代,KV1的装甲简直就是犯罪。
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德军的主力坦克为1型、2型、3型、4型。
1型没有火炮,2型是小口径机关炮,都不用多说。
3型装备的是37毫米火炮(少数换装50毫米火炮),4型则是75毫米短管火炮,以发射榴弹为主。

在和KV1的对抗中,德国人沮丧的发现,他们的火炮根本没用。
37毫米火炮打在KV1上,只能发出当当的响声,被德国坦克兵怒斥为敲门砖。
50毫米火炮也毫无作用,被称为木头桩。
只有4型75毫米短管火炮可以在极近距离,对KV1造成一定威胁,但一般需要进入二三百米。
实战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来看一个战例:苏德战争爆发第2天,1941 年6 月23 日,苏军的KV 坦克即在立陶宛境内和德军发生激战。
索利亚良金少将的第2 坦克师,在绍利亚大街和正在猛冲的德国第4 装甲集群属下第6 装甲师正面对抗。
此战,红军的80辆BT快速坦克,不是德军35 ( t ) 轻型坦克和早期4型坦克。的对手。
但是,红军还有20 辆KV 坦克(各型)和T 34 坦克。
红军除了80 辆BT 快速坦有20 辆KV 坦克(各型)和T 34 坦克。
德军轻松打掉了大量BT快速坦克,然后却被KV重型坦克打的满地找牙。

第6 装甲师的上司— 德国第41 装甲军军长莱因哈特将军事后回忆道:“这次迎击战中,我军的100 辆坦克中有三分之一是4型坦克,然而根本不是敌人对手。我们的坦克向步步开上街道的怪物(KV 坦克)进行三方向射击,毫无作用,我们的坦克象骨牌一样被打倒!”
我军坦克为了避免损失扩大,而开始后撤,调动150毫米榴弹炮来对付它。我军1 门150 毫米榴弹炮在100 米距离击中1 辆KV 坦克(没有型号说明),它马上停下了。正当我们庆祝胜利时,KV 坦克再次启动,并且在目瞪口呆的炮兵面前压扁了榴弹炮。我们35 ( t )坦克的37 毫米炮等同于儿戏,而深得装甲兵赞赏的4 型坦克的24 倍口径75 毫米火炮,也对KV 坦克不起作用。此次街道战斗中,苏联第2 坦克师共摧毁40 辆我军坦克,压毁、击毁37 毫米和105 毫米以上火炮共40 门。需要指出的是:红军第2坦克师的一些KV 坦克因补给混乱,坦克只有几发炮弹。他们开出来,就是专门压火炮的。

看看,自然KV1重型坦克有很多严重问题,比如机动性很烂、机械故障多如牛毛、火力一般。
但它强大的防御能力恰恰适合苏德战争初期,苏军被迫进行的各种防御作战。
而德军坦克因突出机动性,对于防御和火力相对忽视,导致对KV1重型坦克几乎没有办法。
当然,KV1重型坦克没有嚣张太久。战争爆发时期,KV1重型坦克只有500辆。
没有多久,德军对坦克进行大升级,4型坦克换装75毫米长身管火炮,能在1830米外穿透77毫米的装甲。
由此,KV1重型坦克就不再是无敌的了,很容易被4型坦克击毁。
但是,当时苏军又有更为强大的斯大林系列坦克了。
当然不是,这款著名的KV-1重型坦克不仅不是一无是处,而且在阻挡德国初期的闪电战进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更是对德国坦克的设计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继而影响到了德国战时工业生产。
kv-1是苏联基洛夫工厂1938年研制,1939年8月定型生产的一款重型坦克,这款坦克以红军元勋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姓名首字母缩写为名,从其在1941年苏、德战场上的表现来看,确实担当的起这位“领导全军作战的核心人物之一”的名头。

到德军入侵的1941年6月,苏联红军总共接收了370辆KV-1坦克,并把这些坦克集中分配给了西部军区、基辅军区和波罗的海沿岸军区所属的机械化部队中。
而这些军区正是德军的主要突击方向,于是一场红色重型坦克和铁灰色快速坦克之间的较量不可避免了。

先来看看男主角KV-1的各项参数
战斗全重:43.5吨,采用600马力的12汽缸的V-2柴油发动机,推重比为13马力/吨,公路行驶最大速度为35km/h,成员5人
主要武器为76.2mmF-34坦克炮,次要武器为3门DT重机枪
装甲方面,初期炮塔前90mm,侧面75mm,车身90mm,后期炮塔升级为全体120mm。

与德军闪电战时的中坚力量三号坦克相比,KV-1坦克的正面装甲远远超过三号的50mm,主要武器也比三号的50mm38L/42型火炮火力要强,仅在机动性方面比三号差,但在战争初期的防御战中,有效抵挡德军坦克的冲击才是重点,机动性被放在了次要位置,所以KV-1坦克是二战初期防御战中的苏军最为依仗也是最适合防御的坦克,当然KV-1坦克也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KV-1重型坦克的厚装甲成为苏军抵挡德军闪电战的“法宝”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这样评价1941年夏天的战斗:“KV-1坦克令德国人极度震惊,他们用尽手头上所有的武器全力开火,但是所得到的回击真实够他们受的!被KV-1击中的德国坦克满身遍布弹孔,甚至连炮管也被穿了孔”。据统计1941年的夏天有很多KV-1的炮长都击毁了5辆以上的德国坦克,第15坦克旅的科诺瓦洛夫在7月13日击毁16辆坦克,第16坦克旅的霍罗希洛夫的成绩则是27辆坦克,KV-1坦克面对德军坦克打出了惊人的交换比。

德国人也拿kv-1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在正常交战距离下,三号坦克无论从正面、侧面还是后面都无法击穿KV-1的装甲,哪怕是杀伤力更强的四号坦克,也很少有击穿KV-1坦克的战例。在反坦克炮方面,德国使用的37mm和50mm反坦克炮在100米的距离上使用穿甲弹时的侵彻力仅为34和69mm,根本威胁不到KV-1的90mm装甲。

虽然,苏联装备的KV-1重型坦克不多,却在德国士兵中引发了巨大的震惊(曾经一辆KV-1坦克阻挡了一个步兵师3天),他们称这种可怕的钢铁对手为俄罗斯巨人,古德里安曾经表示,如果苏联有更多数量的KV-1重型坦克的话,他都不敢发动队苏联的战争。
KV-1坦克在德军入侵苏联之初的表现,成为战争史上的一段佳话。
KV-1系列重坦影响了德国坦克的发展思路,给德国战时工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闪电战之初所向披靡的德军一直采用的是以轻型坦克实施快速突击为主的地面战法,受到KV重型坦克的冲击之后,研制重型坦克就成为德军武器开发的主要方向。而这种极大占用人力、财力、资源的重型坦克,也逐渐成为德国战时工业的负担。

此外KV-1追求外形上的简洁,也被德国人借鉴,并应用在了虎式和豹式坦克身上。
KV-1坦克的舱室布局引领了世界坦克舱室设计的潮流
此外KV-1坦克率先使用了驾驶舱在前,战斗舱在中间,动力舱在后面的舱室布局,并引领了后续坦克设计的潮流。
综上所述,虽然KV-1坦克拥有重量过重、机动性差、行动缓慢等缺点,但不可否认,KV-1强悍的防护力和强大的火力成为二战初期抵御德军快速突击的重要法宝,而且KV-1的设计理念大大影响了世界坦克的发展方向,在坦克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不是,相反,KV-1是很多苏联人民最喜爱的坦克。在苏联政府组织的为前线募捐坦克的活动中,KV-1是最受欢迎的一辆,没有之一。这其中除了KV-1坦克初期登陆战场带给苏联人民的惊喜外,还归功于其粗狂彪悍的外表。

▲T-100和SMK多炮塔坦克原型车

▲KV-1原型车
正所谓全靠同行衬托,KV-1的诞生完全就是个意外,当时苏联新一代重型坦克项目分别是上图的T-100和SMK多炮塔坦克,只不过坚持单炮塔的科京委托自己的徒弟杜克霍夫用T-100的边角料打造了一款名为KV的坦克,结果在后来的测试中,KV坦克力压T-100和SMK多炮塔坦克赢得了高层的青睐,首先就是较轻的吨位使得该坦克越野性较强,此外多炮塔很容易出现协调不利的问题,随后这三辆原型车被派到了芬兰用于突击曼纳海姆防线,然后顺道实战检验一些,结果到了之后状况百出,T-100原型车被打坏行走系统,在抢救接连失利的情况下,苏军只得将其拆解回收并带回。

总的来说KV坦克的设计还是显得十分保守,甚至是有些笨拙,KV-1正式量产型去除了并列的45毫米坦克炮,装备一门30.5口径比的L-11型76毫米主炮,此后换成了F-32型76毫米坦克炮,发动机为一台500马力的V2柴油发动机,不过KV-1离合器和传动器的协调十分的差,换挡之前必须停车,而且各种各样的零件再配上43.5吨的车体,行走系统的负担很大经常趴窝。炮塔正面防护为90毫米,侧面为75毫米,车体正面为90毫米,不过随着德军新式坦克的出现,后期KV-1普遍都会加装一层25毫米到40毫米的附加装甲。

▲KV-1加装附加装甲的具体方式
KV-1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火力偏弱,后期装备了F34型76毫米坦克炮后才和T-34坦克相持平,一个重型坦克只装备76毫米坦克炮确实有点不够用,深知这一点的苏联人对KV-1的升级,尤其是火力的升级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从76炮到85炮,再到107炮,甚至是122炮,于是就有了KV-3,KV-4,KV-5,KV-7甚至是T-135这样的怪物了。
美国的战略轰炸机有几款?
感谢悟空问答栏目推出此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讨论!众所周知,中美军力的对比,美国主要在四大战略武器方面占很大优势!→也就是在核弹头数量,洲际导弹数量,战略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这四个方面美国占很大优势!而战略轰炸机也正是中国的短板。美国的战略轰炸机有三大款式:
①,B2隐形战略轰炸机有20架。机长:21出米多,翼展52米多,机高5米多。起飞重量173吨,航程13000~16000公里。
②,B52战略轰炸机有76架。机长49米,机高12米多。翼展56米多。起飞重星220吨。航程14000~16000公里。
③,B1B战略轰炸机62架。机长约45米,高10米多,翼展42米,起飞重量220吨。航程12000公里。
以上各款战略轰炸机都能携带空空或空地导弹以及巡航导弹!射程均在一千公里以上!美国给战略轰炸机配备1300枚核弹头!
🔺🔺🔺话外音:现代战争的威胁并不来自地面战!主要是远程战略武器的空袭!美国只所以猖狂挑衅中国就是仗着战略武器的优势。因此


中国必须争分夺秒发展战略轰炸机,我们的轰20赶快服役!
美国经常使用的轰炸机有3种
- ①B52重型亚音速轰炸机.该机翼展56.39米.机长49.05米.机身高12.4米.最大起飞重量21.96万千克.最大航程1.4万公里.


- ③B2隐形战略轰炸机.又名幽灵..机长21.3米.机高5.18米.翼展52.43米.最大起飞重量17万千克.最大航程1.8万公里.

美国目前在役的战略轰炸机也就三款吧。
B52同温层堡垒
B-52轰炸机由美国波音公司(Boeing )研制,于1948年提出设计方案,1952年第一架原型机首飞,1955年批生产型开始交付使用,先后发展了B-52A、B、C、D、E、F、G、H等8种型别,1962年停止生产,总共生产了744架。B-52现役76架,仍然是美国空军战略轰炸主力,美国空军现在预算让B-52一路服役至2050年。这使得服役时间高达90年。美军愿意让B-52继续服役的其中一个原因是B-52是美国战略轰炸机当中可以发射巡航导弹的唯一型号

B1B枪骑兵
B1B轰炸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轰炸机之一,80年代产物,是在B1的基础上研发的,代号枪骑兵,B1B一共生产了100架,现今约有60几架在服役。

B1B航程12000公里,作战半径5600公里,机舱内载弹量34吨炸弹,可外挂26吨炸弹,B1B有其强大的挂载能力,可携带84枚自由落体炸弹,81枚低风阻炸弹,24枚热核弹,144枚小直径炸弹,30枚集束炸弹,24枚通用炸弹等。B1B由于主要是低空突防,有自卫武器,而B1A没有,为了减少敌方雷达反射面积,B1B虽然有14个外挂点,但一般不挂载武器。


携带LRASM(新型的隐身远程反舰导弹,美海军的空射型编号AGM-158C,这是一种以联合防区外空地导弹JASSM为基础设计的,射程是“鱼叉”数倍的导弹(一说为800-1000公里))的B-1B可以低空高速突防到敌方舰队800千米外发动攻击。一次出动4架B-1B,就可投射96枚LRASM,这对任何规模水面舰队的防空系统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

除了用于反水面作战,美军还觊觎将B-1B用于对付中国的空中布雷战役。 中国现拥有1.45万公里长的海岸线,港口对于中国不断发展经济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旦港口被封锁,经济将面临重创。美军对华的水雷作战计划的价值还在于:布雷的成本较低,而反水雷行动的成本、难度和所耗费的时间都很高。据称,B-1B一次能携带84枚Mk 62水雷和24枚Mk 62水雷(或者8枚Mk 65水雷),由B-1B来执行布雷任务,还能兼具水雷数量和布雷速度。

B2-幽灵
这架设计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1989年首飞的至今唯一一款隐身战略轰炸机,如今过了近30年仍俾睨群雄,独占鳌头,保持多项世界纪录,可见美帝当年科技的强大,也是被冷战逼出来的产物,导致苏联解体后,实际生产时,原定132架的订单一再缩减,最终只有21架,无法摊薄的成本导致单机价格驟涨,若以重量计,是服役时等重黄金价格的2-3倍,这价格也是世界第一啊!

这家伙牛X的地方在于其隐身性能,长21米,翼展52米,高5米的大铁块,飞在天上雷达反射面积只有0.1平米,仅仅相当于F117,要知道苏27是15平米,美航母上现在的主力F18还要1平米,B2的体积比他们大多了!而且除了雷达探测,在红外线、可见光、噪音上都做了隐身处理,在载弹22吨的情况下,不加油航程可达一万二千公里,空中加油可达一万八千公里!

不过B2实战的第一战,就是罪恶的轰炸了南联盟的中国大使馆,导致我方新华社记者等三名人员牺牲,掀起了国内的一波反美抗议高潮!

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只有强大了,才能不被人欺侮,俄罗斯还有海盗旗呢,期望我们的轰20早日面世,缩小与美帝的差距,假以时日,一定能再现大汉之雄风!
F-15QA型“先进鹰”与苏35,歼16,哪个更强悍?
三款战机各有千秋,都没有实际空战的经历,只能从基本性能上做分析。
苏35虽然使用的AL-41F1S发动机很强悍,具有三维矢量推力的高机动性能;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达400公里,但与F-15QA和歼-16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相比却要差远了。2019年“天鹰杯”比武大赛上,苏-35输给了歼-16、歼-10C和歼-11BG就是很好的说明。苏-35也就没有必要再拿出来比较了,值得分析的还是歼-16与F-15QA。

F-15QA是美国给卡塔尔生产的型号,Q是该国英文首字母,故命名为“QA”;“A”是排序,是该型战机的第一款。卡塔尔引进36架,总价120亿美元,包括武器配备。
F-15QA使用两台F110-GE-129发动机,与F-15E“攻击鹰”使用的一致,没有改变。F110-GE-129发动机,最大加力推力129千牛,中间推力76千牛,中间耗油率0.7kg/dan/h。这样的发动机与歼-16使用的WS-10B发动机根本没有可比性,WS-10A发动机都比它强;WS-10A发动机加力推力135.39千牛,中间推力86.37千牛,中间耗油率0.695kg/dan/h。两型发动机对比,无论推力还是油耗,WS-10A都比F110-GE-129发动机强。F-15QA战机比F-15E“攻击鹰”增加了很多航电设备,就算其空重跟F-15E一样,最大起飞重量也是36.74吨;推力129千牛,约等于13.158吨,两台发动机则为26.316吨,因此,F-15E的推重比约为0.72,更重的F-15QA的推重比绝对不会大于0.72。

歼-16使用的是WS-10B发动机,加力推力14.5吨,两台发动机为29吨,最大起飞重量约35.4吨,因此,推重比约为0.82。在发动机推力和推重比上,歼-16都远远优于F-15QA,因此,歼-16的飞行速度和机动性能都要远远强于F-15QA。
F-15E“攻击鹰”在携带三个保形油箱的条件下,作战半径达2220公里,不外挂油箱的情况下,达到1300公里作战半径都难;F-15QA是在F-15E战机基础上升级而来的,使用的发动机一样,航程也肯定差不多。歼-16不携带副油箱作战半径为1500公里,在航程上歼-16更优秀。

F-15QA最大武器挂载13吨(不挂副油箱),15个挂架,减去副油箱的挂架,最多13个挂架,最多也就挂载10吨左右弹药。歼-16最大武器挂载12吨,12个挂架可以复合挂载,是踏踏实实的。在载弹量方面双方差别不大,歼-16略胜。
挂载弹种性能方面,对地攻击弹药两者在伯仲之间。空战弹药方面,F-15QA战机射程最远的空战导弹是AIM-120D中程空空导弹,射程150公里。而歼-16挂载的PL-12C/D(PL-13)射程150公里,PL-15射程200~300公里,PL-21射程400公里以上;格斗弹就没必要比了,美国格斗弹差远了,机动性能F-15QA不如歼-16,格斗也是输。在所有空空导弹方面,F-15QA比歼-16差远了。

在航电方面,F-15QA已升级至F-35的水平。雷达采用APG-63(V)4有源相控阵雷达,是在美国最新发展的F-15EX战机的APG-63(V)3雷达基础上再升级至与F-22和F-35的水平。歼-16是不隐身的歼-20,航电系统采用与歼-20同代,雷达是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比砷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功率和探测距离大5倍以上,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机载火控雷达。美国雷神公司才2019年底研发成功,目前美国已服役的战机没有一架安装了这种先进雷达,F-15QA就更不可能有机会安装。因此,在雷达方面,F-15QA也远不如歼-16,其它航电方面两者相当,都是采用五代机的航电设备,在态势感知能力上两者不相上下;但雷达探测距离上,歼-16远胜F-15QA战机。两款战机都是多用途战机,不存在歼-16对地攻击能力强就不适合空战的歪理,2019年“天鹰杯”打败苏-35就是有力证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f76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f76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