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望余雪的诗意
”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余雪的题目,写到因望余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就不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了。
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馀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分析】祖咏(669—746?),洛阳人。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他的诗以描写山水为主,辞意清新,文字洗炼。据说此诗为祖咏在长安的应试之作。诗的意境创造皆从“望”字生发出来。
诗中“积雪浮云端”一句,生动描绘了终南山上积雪的壮丽景象。积雪不会真的浮在云端,而是因为终南山的高峻,使得积雪仿佛与白云相连。而“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则是雨雪初晴时阳光给林表带来的明亮色彩。诗的最后两句“城中增暮寒”更让人感受到终南阴岭积雪带来的寒意。
闲庭无余雪是什么意思?
1、余雪是剩余的雪。闲庭,寂静的庭院。意思是寂静的庭院里没有剩余的雪。
2、余雪,喻白梅。 唐代 戎昱《早梅》诗:「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消。」落霞,喻红梅。 宋代 毛滂《木兰花·红梅》词:「酒晕晚霞春态度,认是东君偏管顾。」闲庭,幽静的庭院。(3)「幽梦」句:意思是随着女子所吹的凄清的笛声,梅花也做起幽梦来了。
3、“闲庭”二句:通过写景含蓄地说梅花不是白梅,而是红梅。余雪,喻白梅。唐代戎昱《早梅》诗:“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消。”落霞,喻红梅。宋代毛滂《木兰花·红梅》词:“酒晕晚霞春态度,认是东君偏管顾。”闲庭,幽静的庭院。
4、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译文: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咏雪 / 咏雪联句》南北朝: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5、闲庭曲槛无余雪。雪指代薛家人,无余就是没有剩下的。梨花满地不闻莺。梨花指在梨香院住过的薛家人,莺指莺儿。梨花都落了,莺儿不能说话了,意味着他们都离开了人世。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紫鹃和雪雁是鸟,莺儿、鸳鸯等也是鸟,她们都没有留下来。
终难忘余雪是描写什么的写景诗
1、[赏析]《终南望余雪》是一首咏雪诗。诗的前三句从“望”字着眼余雪,句句写雪景,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最后一句露出作者原意,抒发了感慨,由雪霁后寒气加重,想到城中人的受冻。全诗紧扣诗题余雪:正面写终南山之雪,以“城中增暮寒”反衬终南山余雪。
2、是一首描写雪景的写景诗,写的是诗人在冬季的傍晚时分,从长安城望终南山所看到的景色。
3、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 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题意是望终南余雪。
关于余雪和余雪松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