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锋卫摇摆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锋卫摇摆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成为锋卫摇摆人?
能够成为锋卫摇摆人的必要条件:
1、能够帮助控球后卫运球,有全面的得分能力
2、能够帮助小前锋防守,运动能力强,速度快能够为队友拉开进攻空间,也能够在侧翼持球强攻内线;
锋卫摇摆人是篮球场上的攻防一体大师,又是球队得分机器,技术全面是核心!中国男篮目前最缺的就是锋卫摇摆人,最后一名合格的锋位摇摆人是四字外援丁彦雨航,可惜伤病以及个人原因已经让这名天赋满满的锋卫摇摆人沉沦,中国男篮历史从94、96黄金一代到现在最成功的锋位摇摆人就是孙军、胡卫东;
首先是具备一定的得分能力,三分和中投威胁极大,第二是尺寸足,具备在2 3 4号位来回切换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对抗能力和身高以及移动速度,例如 现役球员鲍威尔 考文顿 哈克莱斯 克雷格 阿里扎 哈里斯 都属于摇摆人,摇摆人往往任务重除了要得分还要防对方老大。
锋卫摇摆人和双能卫的区别?
答:锋卫摇摆人和双能卫是篮球比赛中按照球员的打法及其位置来划分的,锋卫摇摆人指的是打得分后卫和小前锋两个位置的球员,比如现役球员保罗乔治,退役球星科比布莱恩特,迈克乔丹等都是锋卫摇摆人,这类球员既要有出色的得分能力,也要有出色防守能力,也就是攻防一体。
而双能卫指的是主打控球后卫和得分后卫两个位置的球员,比如现役球员斯蒂芬库里,詹姆斯哈登,这类球员既要能控球,组织以及得分。
1.位置差异。
锋卫摇摆人:是指主打分卫和小前峰两个位置。
双能卫:是指主打控卫和分卫两个位置。
2.功能差异。
锋卫摇摆人:更偏向于得分和防守。
双能卫:更偏向于组织和得分。
锋卫摇摆人是几号位?
2、3号位。
锋卫摇摆人,一般指在篮球场上那些拥有3号位身体条件,却拥有1、2号位技术水平的球员。这些人不论在进攻,防守或者是团队组织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的锋卫摇摆人,最擅长2、3号位。
作为优秀前锋位上的球员,不仅要有好的身体素质进行突破、分球以及良好的低位单打能力,还要有着对于中远距离篮板球的判断力。
而对于一名1、2号位的优秀球员来说,中远距离投射能力是首要关键,对于比赛节奏的掌控以及作为传接球的中间者,作用更为突出。
所以锋卫摇摆人一直是篮球场上耀眼的人物,他们能突能投,也能不时送出精准的传球,也可以在低位一对一的背身单打,全能的进攻能力是每个球团所需要的中坚力量。
2号或3号位
锋卫摇摆人可以打三号位也可以打二号位,就是可以打小前锋也可以打得分后卫,随意切换。打法就是主要以进攻为主防守为辅,尺寸身高体重都有要求,要具备一定无球能力和超强的持球进攻能力,例如:麦格雷迪 勒布朗詹姆斯 保罗乔治。
巴特勒是锋卫摇摆人吗?
是的。
现役球员中顶级的锋卫摇摆人乏善可陈。如果非得要举一个例子的话,那森林狼的吉米-巴特勒算一个。巴特勒有着小前锋位置的身高,同时拥有得分后卫的打法和进攻技巧。可以说,巴特勒将这个做的很好了。
双能卫,锋卫摇摆人,3D,侧翼,锋线,空间内线都是如何定义的?
说起这些,先要解释一下篮球的五个位置。
1号位:控球后卫/PG
2号位:得分后卫/SG
3号位:小前锋/SF
4号位:大前锋/PF
5号位:中锋/C
大体来说,从一号位到五号位,身高是逐渐上升的。当然这只是个总体趋势,并不严格,比方说当年活塞,就搞出过控卫和中锋注册身高一样高的事。
在比较传统的位置分工中:
控卫是控球在手,组织战术,分配球的。
分卫顾名思义,负责得分,一般都是跑无球,接球投篮。
小前负责单打取分。
大前战术地位不高,主要是协助中锋工作,篮板苦力。
中锋是内线防守核心,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进攻核心,毕竟离篮筐越近命中率越高。
网友们曾经做出过一个很精到的总结:《灌篮高手》里的湘北五虎,基本就是篮球各个位置球员的标准模板。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这些只是“古典定义”,随着时代发展,篮球打法也在不断变化。比如历史第一分卫,显然就不单纯是一个无球射手,所以我们都说乔丹是“锋卫摇摆人”打法——除了分卫,他还有很多小前锋那样的单打。
双能卫
一般指1、2号位都能打的球员。
代表人物:杰里韦斯特、艾弗森、韦德。其实按这么定义哈登也是双能卫……
锋卫摇摆人
上面说过了,身兼小前单打得分和分卫无球跑动的两种打法的球员,大部分情况下这个词约等于“23号位摇摆”。
代表人物:乔丹,以及新世纪后受他影响的一大票人物,科比、麦迪、卡特……
3D
能3能D的意思。3是指三分球,D是指防守(Defense)。能得分能组织能防守十项全能当然最好,但那是球星的水平,一般在NBA讨生活的没这个水平。所以对角色球员,就不能要求他啥都能干,因此要求简化为:他能做到最重要的两项,一是接球投三分,二是防守。
所以3D是对角色球员的要求,严格来说,不是能3能D(否则史上最强3D就是科比),而是只有3和D。
另外,习惯上3D球员只指外线,虽然这年头大前甚至中锋也都开始扔三分了。

锋线
我们先说“锋线”、再说“侧翼”。因为这有个时间关系。
一般说锋线,是指前锋,也就是大前锋和小前锋的合称。NBA评选最佳阵容时,大前和小前也是不分开的。
我怀疑——这里只是个人想法——和篮球位置的变化有关。往上追到五六十年代,当时的位置划分是1中锋、2锋线、2后卫,大前和小前不太区分。
侧翼
上条说到,早年间篮球是1中锋、2锋线、2后卫的打法。
后来转变成两个内线进禁区,控卫在弧顶控球,剩下两个人跑到侧翼拉开。
所以剩下的那两个人——2号位和3号位——就被称为侧翼球员。
近年来小前体型的防守者越发吃香,我们在说到侧翼球员时,很多时候也是着重在防守方面。所以虽然2号3号位都是侧翼,但在提“侧翼球员”的时候,一般都是指那些有能力防守到小前锋的球员,就算不是3号位体型,至少也得是足尺寸2号位。
像开拓者的麦科勒姆,虽然是分卫,但在防守端叫“侧翼”,感觉还是不太对劲。

空间内线
篮球的五个位置,12号叫做后场,345号叫做前场。123号统称外线,45号统称内线。
如果一个内线能投三分,那么他就能为队友拉开突破空间。这逻辑也很简单,以前45号位是站禁区里的,对方防守你的45号位自然也站禁区里,所以禁区里面有了四个人。
现在我的内线会投三分,往三分线外一站,你用外线防我,不一定够得着——内线一般有身高优势),所以只能对位的内线出来防。内线就从四个人变成两个人,突破难度自然减少了。
何况从三分线到篮下距离不小,一个人是很难兼顾两头的。这就叫做拉空间。
能拉开空间的内线,就叫做空间型内线。
至于为什么只有空间内线,没有空间外线,是因为投射是外线的本职工作。内线会三分算是附加价值,外线会三分只能说理应如此。

(杨超越镇楼)

双能后卫,是既能得分,又能组织的,由于身高限制,只能是后卫。
而锋线摇摆人,则是在小前锋与得分后卫之间,主要是得分,进攻。
3D中的3是3分的意思(指球员会投3分球),D是指deffence(防守)的首字母缩写。
3D合起来的意思是指会投3分并有较强防守能力的角色球员。
一般指的侧翼球员就是小前锋或者得分后卫
锋线是指大前锋、小前锋和中锋
小前锋SF:球队的得分利器,进攻手段多,往往是进攻的终结者
大前锋PF:球队中防守和篮板的保障
中锋C:攻守两端最重要的角色,冲击内线,抵挡来球的头号人物
三秒区(也就是通常说的禁区)内就叫做内线
双能卫是指后卫得分和组织一把抓,也就是说得分后卫与组织后卫合二为一,虽然两者兼顾但双能卫一般更偏重于进攻比如赵睿和郭艾伦,琼斯与富兰克林。


锋卫摇摆人是指能在得分后卫与小前锋之间两个位置来回摇摆,这个称呼对于球员的身高(两米上下)对抗性灵活性全部都有要求,比如进攻端的丁彦雨航,防守端的张春军与刘冠岑。

3D球员,3是能够在外线投射三分,D是球员的防守能力,总的来看是指有三分投射能力的防守球员(强悍的防守能力是球员的全身根本,三分能力能让你更受球队的青睐),比如刘志轩,丛明晨,可兰白克,西热力江。

侧翼一般是指得分后卫与小前锋两个位置,比如王骁辉,李敬宇,吴前。

锋线一般指小前锋与大前锋两个位置,比如翟小川,李晓旭,阿布都沙拉木。


空间内线,内线一般是指中锋与大前锋两个在三秒区作业的位置。空间型内线是指投篮范围广能拉出去投射为另一名守篮下的队友拉开单打空间的内线球员,比如朱旭航,王庆明,尼克尔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锋卫摇摆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锋卫摇摆人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