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英格兰德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英格兰德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德国曾给欧洲带来巨大灾难,为何美苏英法还允许两德统一?
当时是有国家反对两德统一的。一个是波兰,波兰曾经被德国蹂躏,而且当时波兰还没有加入欧共体(欧盟的前身)和北约,处于无依无靠的地位,所以波兰反对两德合并。为此,德国做了波兰很多工作,与波兰签订了领土条约,明确承认波兰与东德原有的边界,并且声明放弃对但泽、东普鲁士等地的领土要求。美国也出面调解,最后终于换来了波兰的点头。
另一个反对的国家是法国。法国总统密特朗当时心情复杂,处境尴尬。原本,法国与西德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密特朗一直打算依靠法德轴心来主宰整个欧洲的命运,然而,政治形势的突然变化,让密特朗有苦难言。德国的合并意味着其经济实力将远远超过法国,法国有可能在欧洲的话语权下降。但是,在冷战时期,法国不知有多少次高调支持两德统一。如今真的要统一了,法国就叶公好龙了。它不好明着反对,只能暗中使劲,尽力地拖延两德的统一。
英国当时也不赞成德国统一。英国传统的政治理念是让欧洲越分裂越好,所以撒切尔夫人当时也反对德国统一。
不过,聪明的德国人知道,真正的世界老大是美国,美国对于欧洲事务的发言权其实比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要大。因此,德国紧紧地依靠美国。首先他们保证自己会留在北约之内,如此一来,北约的实力扩充,美国乐见其成,于是就赞成两德合并。
同时,在苏联还没有解体的时候,德国还与苏联签订条约,放弃了对于加里宁格勒等地的领土要求,还向苏联提供经济援助,换取了苏联的点头。
接下来,德国又承诺自己绝不会成为一个军事大国,绝不拥有核武器和其他进攻性武器。1990年海湾战争时期,很多欧洲国家参战,包括意大利、荷兰都派军队去了。但是德国出于统一方面的考虑,没有参与这场战争,没有把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德国装甲部队派到海湾去(但是德国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援助)。
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努力,德国终于使得欧洲各国都点头同意了两德统一,两德统一大业最终完美达成。

德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曾是欧洲的噩梦,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就可证明。
肢解德国,是一战“协约国”法国、英国、美国等共同所为。当时俄国被红色苏联取代,虽退出了“协约国”集团,但它也没有理由不支持。
再次肢解德国,是二战“反法西斯美欧盟国”共同所为,包括由美苏英法分4片区域全部占领德国,波兰攫取了西普鲁士大部分,苏联则将东普鲁士收入囊中。

后来美苏英法还政与德国,但把德国割裂为东、西两个国家。

德国曾被称为“普鲁士德国”,被誉为在漫长历史上所向披靡的“普鲁士骑士团”战神附身,那“铁十字军徽”,令欧洲望而生畏。普鲁士是“万恶之源”(丘吉尔语),二战后已经被美苏英法刻意的彻底抹去!
为何在1990年,美苏英法同意“两德”统一?
这源于欧洲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二战后美苏拉开冷战序幕,苏联上升为欧洲主要威胁,德国虽然被割裂为两个国家没有了威胁,但分裂出的东德成为了苏联的傀儡。
削弱苏联与加强德国相比,前者更重要!这就是美英法允许德国统一的直接原因。
苏联同意德国统一并非心甘情愿。那时苏联病入膏肓,处于崩溃的前夜。它无力阻止两德合并。
苏联在接受了西德付出的好处费(支付巨额资金和优惠贷款,用于苏联从东德撤军,帮助俄罗斯度过经济、金融危机)后,眼睁睁看着东德加入西方阵营。
德国果然了得!统一后民族凝聚力暴增,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与日本并驾齐驱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虽然德国忌讳重振军备,仍然被美英法严厉看管。
随俄罗斯逐渐衰竭,德国的威胁又隐约显现,现在已经成为欧盟的主心骨。美英法没有办法,因为世界从来没有十全十美之事。德国还与俄罗斯重现了历史上的暧昧合作关系,被特朗普怒斥位“德国已成为俄罗斯的俘虏”!
今天的德国已忍不住对外面的世界指指点点江山。它能走多远?拭目以待吧!
有个词语叫地缘政治,
也有句话叫: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统一后的德国(最初叫普鲁士),因为只赶上了工业革命的末班车,发现全世界都被英、法、美等国瓜分了,
从国家利益出发,肯定要抢殖民地,抢各种资源,
这时跟英法的矛盾必然不可调和,
于是一战爆发。
德国打不过英法俄美等国家组成的协约国,
被揍趴下后在巴黎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
但英国为了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没有对德国进行严厉制裁,目的就是为了让德国跟法国达成一种地缘政治的均衡。
不过就算如此,德国也是怀恨在心,认为英法美俄这些国家的欺负了自己。
自从纳粹党希特勒上台以后,他一直调动德国人民的民族情绪,大力发展军备。
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二战后的历史跟一战后惊人的相似。
英法俄美,只不过这个时候俄国变成了苏联,组成的盟国德国进行了分裂,德国变成了东德和西德。
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英法美占据了西德,苏联占据了东德,于是这个国家就一分为二,变成了两种政治制度下的两个国家。
美苏由原来并肩作战的盟国,变成了新时期的敌人。于是德国就变成了一颗美俄争霸之间的一个棋子。
既然是棋子,就一定需要产生它应有的作用。西方国家这个时候大力扶持德国经济的发展,利用西德对苏联进行牵制和制约。
这个时候的德国已经不是英美的敌人,而是变成了他们的盟国,尤其是北约建立后,德国成为了美国对抗苏联的桥头堡。
二战德国战败后,美苏等过分区占领了德国,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苏联和盟军分别建立东德(民主德国)和西德(联邦德国),德国有一次进入分裂。
1990年,东欧剧变,东德加入西德,德国再一次为统一。
德意志民族在历史长期处于分裂,就像德国诗人席勒的感叹(德意志,你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知道俾斯麦的出现德国才走向了统一。
主要是在一战是,二战,美国并没有受到太大损失,主张宽宏大量的处置德国,在者在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怎么会忍受家门口有一个和自己不同心的主儿,也有德意志民族对国家统一的渴望的情怀。说到苏联也有些无能为力吧!
还要就是两种意识形态下的东德和西德经济差距的悬殊让许多东德人产生了移民和偷渡的念头,随着东欧剧变,东德的邻国口岸开放,源源不断的东德人通过第三国家进入西德,迫于压力东德放松限制。
在东西德国统一的问题上法国是给点好处就同意,而英国是最坚决的反对者,因为欧洲的团结是英国最不愿意看到的,一个尚未统一的德国和与英国实力不相上下的法国恰好形成均衡状态。美国高高在上无所畏惧,再者一个统一的德国对美国来说是有利的,东西德国统一,但联邦德国的主体没有变,美国可以将北约的边界东移,更靠近苏联。至于苏联,有心无力,卖掉东德及时止损。
二战之后,西方国家为了防御共产主义洪流的蔓延,在欧洲制造出了两个德国并存的局面,四十多年后,因为苏联即将解体,冷战格局即将消失,苏联对欧洲的威胁已经不存在了,所以西方国家欢迎东西德统一。社会主义的东德被并入资本主义的西德,这是社会主义的耻辱!
有人说二战时德军有400万人,为什么没能将英国拿下呢?
二战时应该还是主要看人多少。德国兵力那么强大,之所以未能征服英国,感觉有以下原因:
一是有天然屏障英吉利海峡的阻断,庞大的德国陆军一时难以逾越,不能将优势陆军投向战场,也不能发挥其闪电战的最大优势。
二是反依赖空袭难以征服英国,空袭只是严重打击了英国的工业基础,没能征服英国人的抵抗意志,而且后期在美国支持下,德国空袭效果下降,更是坚定了英国的抵抗决心。
三是犯了东向进攻苏联的战略错误,过度高估了自己双线作战的能力。造成兵力更加分散,一个问题没解决又造成另一个新问题。
假如德军当时未向苏联进攻,二战的结果也许会是另一个样子!
拿下英国,德国也想,不过,靠什么拿下?一个英吉利海峡,德国就束手无策了。
打仗要考虑的不光是打谁,还有就是怎么打,拿什么打,能不能打过。而德国在是否拿下英国的问题上,就是这个局面,没法打,打不过。不是希特勒不想打,是德军压根就没辙啊。
德国海军实力有限
二战期间,德国是很强,初期在欧洲所向披靡,但是到了英吉利海峡,只能望洋兴叹。德国本身那点领海根本就不够看,德国海军也就随着这个海洋面积没啥发展。整个二战期间,德国海军的战绩我就那一丁点。U型潜艇横行大西洋,俾斯麦号一炮击沉胡德号,其他的没了。

很尴尬,德国陆军很强,坦克部队已经炉火纯青了。但是,你陆军再牛逼,你也不能游过英吉利海峡吧,你步兵游过去了,坦克怎么办?送人头么?德军想拿下英国,必须进行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而这种大规模登陆作战,德军根本没办法。

二战中被忽视的英国
英国虽说二战期间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一个打酱油的角色,但是不可否认,英国其实很强。二战爆发前,英国一直是世界老大,老牌殖民强国,虽说没落了,但是实力依旧不可忽视。

简单的一个敦刻尔克大撤退,英国几天就把十几万人从法国撤了回来,这就是实力的体现。英国皇家海军完全可以在大西洋吊打德国海军。德国也只能依靠潜艇封锁大西洋,空军轰炸英国本土,想进一步作战,抱歉,没那实力。

战争,不是想打就能打,德国想入侵英国本土,以当时的实力,过去也只是送人头,给盟军刷经验用了。可以说,进攻英国,根本看不到结果,你再有400万大军,也不能飞过去。
二战时侯德国,轻视了英国,其实英国的工业也很强。 其实当时的德国。工业实力也很强。因为强才想霸占欧洲。德国想霸占整个欧洲合苏联。闪电性的打下法国,等等,当时二战中。德国连预备作战的兵力。1000多万人。所以想给英国来个闪电性的。攻击。其实当时英国的工业也很强。德国用飞机。攻击英国。背英国打得落花流水。吏德国。没敢来硬的。以后给英国来了个小打小闹持久战。打是打没把英国打下来,长久以来,德国向东欧 进发。被苏联。打败。永久没战。
谢邀。细读《二战全史》,您就会发现,希特勒既是一个魔鬼才,又是一个自负的蠢猪。其实,以德军的实力,特别是举国一致的精神力量、强大的机械化装甲部队和空中优势,战胜英国的机会是有的。一次是在英法联军敦刻尔刻撤退之时,已是德军囊中之物。德国对战争做了数年精心准备。而英法人民厌战,政府长期采取绥靖政策,寄希望于马奇诺防线和强大的法国陆军,连起码的精神准备也没有。恰恰此时德军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空军坐失良机。而魔鬼却以同情和对盎格鲁_撒克杰逊人的不忍及‘’尊重‘’来解释。当英军保存了实力,人心得以稳定,全国再战时化军事化,凭借英吉利海峡天险、强大的海军和全国同仇敌忾,硬是挺了过来。当德空军以强大的优势狂轰滥炸之时,己悔之晚矣!第二次是在北非,隆美尔以区区一团,尔后又以一师之装甲兵力,驾驶着‘’木坦克(起初真家伙只是区区一营)驱使意大利乌合之众,竟然使数以十万的英澳联军一泄千里,溃不成军。如果当时希特勒增派两个师,在物资供应上稍稍加强一点,德法共占非洲可成现实,美伦三岛孤悬,门户洞开,美国的军援被阻断,物资匮乏,人心难免涣散。偏偏又是希特勒一念之间,成全了蒙哥马利元帅,使英国又获得一线生机。当然,历史的规律没补如果,一切反动派的非正义战争注定会失败!
二战爆发前,英国和德国的实力总体上是势均力敌,只是德国的战争准备更充分,但是由于海军的发展不是短期能够提升的,使得德国海军一直就无法和强大的英国海军相比。因此德国就像是一个无腿先生,无法走出欧洲大陆,不能进行远洋作战,北非已经是德国的作战极限了,在欧洲本土之外,英国依靠海军优势,可以切断德国的任何补给和摧毁德国任何规模的舰队。而且不列颠空战,德国又失去了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因此无法征服英国。
欧洲杯1/8决赛!英格兰VS德国,三狮军团能否主场晋级?
在本届欧洲杯小组赛结束之后,晋级十六强的球队已经全部产生,其中在八分之一决赛当中,有两组对决格外引人关注,那就是比利时VS葡萄牙和英格兰VS德国,相比于前一组淘汰赛,英德大战可以说是欧洲足坛的传统豪强对决,虽然三狮军团英格兰在近几届世界大赛上的表现难以让球迷满意,也让他们被不少球迷称之为欧洲中国男足,但是不得不说本届参加欧洲杯的三狮军团是兵强马壮,各个位置上都有具备超强个人能力的球员坐镇,那么主场作战的三狮军团能否淘汰德意志战车昂首闯入八强,就成为了众多球迷关注的焦点,个人认为,德国队作为欧洲老牌强队,在主教练勒夫的执掌下,近期的表现不佳,这也反映出了球队的整体实力出现了一定的下滑,而且从两支球队小组赛展现出的风格来看,更加喜欢防守反击的索斯盖特,更加容易在比赛当中克制压上进攻的勒夫,综合来看,英格兰主场晋级的可能性要更大!

其实早在本届欧洲杯开打之前,德意志战车德国队的整体表现就已经大不如前,这也是导致德国足协在欧洲杯结束之后,让弗里克接替勒夫成为德国队主教练的原因,在本届欧洲杯的小组赛当中,德国队除了第二场比赛被逼入绝境的情况下,力克葡萄牙之外,其余两场比赛面对法国队和匈牙利的表现都不好,只取得了1胜1平的战绩,而且三场小组赛一共丢掉了6个球,可见他们在防守端的存在的问题非常大。
虽然三狮军团在小组赛的表现也没有达到球迷的预期,尤其是拥有多名进攻好手的情况下,英格兰队在前三场欧洲杯比赛当中只打进了2粒进球,但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防守端足够稳健,三场小组赛全部零封对手,众所周知,在淘汰阶段往往那些能够力保球门不失的球队会占据主动权,这也是看好三狮军团的一个原因。

此外从两支球队的风格上来看,更加喜欢防守反击的索斯盖特,明显克制更加崇尚进攻的勒夫,虽然英格兰队小组赛在进攻端表现不佳,但是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凯恩领衔的进攻组合就能够攻破对方的球门,作为这支英格兰的核心凯恩小组赛的表现并不好,但是这显然不是他真实的水准,因此他在淘汰赛阶段大概率会迎来一个状态的大幅提升,一旦他找到进攻的状态,德国队孱弱的防线,很难抵挡住三狮军团犀利的反击。

虽然英格兰在近几届世界大赛的整体表现不佳,但是他们在主场面对强敌时,总是能够踢出让球迷眼前一亮的表现,本场英格兰和德国队的强强对话,将会在伦敦举行,主场作战对于英格兰来讲也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综合来看,三狮军团淘汰实力下滑德意志战车,昂首挺进八强的可能性要更大!
法国,德国,英国这三个国家都是日耳曼人,为什么三国的语言不同?
其实法国并不能算日耳曼人,英国的苏格兰主要是凯尔特人。
其实从人类语言学的角度,法语、德语和英语同属印欧语系。这个庞大的语系有400多个语言,包括俄语、希腊语、伊朗语、印地语语,使用者占据着全世界41.8%的人口,是世界上使用者最多的语系。
印欧语系的400多个语言,都起源于原始印欧语。从目前的研究表明,原始印欧语可追溯到6000年以上,使用者为原始印欧人。在原始印欧人的迁移过程中,族群开始分化,形成现代欧洲、伊朗、印度很多民族的祖先。

在原始印欧人的迁移过程中,各族群形成了地理隔绝,使各种语言开始分化。这一点其实在世界各国都有体现,比如在我们有方言的存在,同一个字在各地有不同的发音,在普通话未推广之前,不同省份的人很难交流。在山区,甚至有十里不同音的现象。
而印欧人使用的表音字母,将分化的语言的沟通难度进一步扩大化。表音文字的发音和文字高度统一,发音变了文字就变,使发音的变化转变成文字的变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同语言。在我们这里,比如街道的街,在有些地方发gai的音,有些地方发jie的音,由于有汉字的存在,各地方言没有演化成独立的语言,同样的问题在欧洲,语言就逐步分野了。

英语、法语和德语也存在这个过程。
在公元 4世纪前,法国境内流通的主要是凯尔特语,在随后拉丁语开始在法国大范围使用,逐渐取代凯尔特语的地位。在公元5世纪,欧洲开启的民族大迁移过程中,进入高卢境内的法兰克人使用的日耳曼语拉丁语开始融合,形成一种混合语言。在8世纪查普曼帝国时期法文开始规范化,逐渐形成了罗曼语。近代法文其实可以认为是罗曼语的高卢方言。
德语属于日耳曼语族的西日耳曼语支,大多数德语词汇来源于语族,同时由于德国处于中欧地区,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德语也有很多来至于希腊语和拉丁语的词汇。近代德语的标准化来源于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对圣经的翻译。
而英语,则和德语同属西日耳曼语支。在公元五世纪,日耳曼民族的一支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至英格兰地区,所用的盎格鲁撒克逊语就是古英语。在1150年后,古英语的抛去大量盎格鲁撒克逊语成分,吸收拉丁语和法语成分,形成了中古英语。到了15世纪后,英语完成标准化工作,形成了现代英语,在多年的演变中,英语已经和德语分道扬镳了。

故从语言学的角度,民族迁移使原始印欧语分化成各个语言。法语和英语以及德语分属不同语族,自然有不小的差异。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失去了原始德语的成分,加之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汇,使英语和德语存在差异。
我是夕惕若,欢迎关注。


说起“日耳曼人”,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二战中希特勒鼓吹的优秀种族论。其实,除了德国人,日耳曼人还有20多个分支。从罗马帝国时期,日耳曼人的大量涌入算起,时至今日,日耳曼人已经成为了欧洲的代表民族。
日耳曼民族与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时期,强大的罗马人几乎统一了半个欧洲,除了罗马人外,存在感爆棚的还有“三大蛮族”:日耳曼人、凯尔特人和斯拉夫人。凯撒时代,日耳曼人已经在莱茵河以西定居下来,做起了罗马帝国的邻居,故事也由此开始。

(日耳曼人武器是长矛)
一山容不下二虎,罗马人和日耳曼人的相处,自然不是风平浪静。公元前12年,罗马帝国在莱茵一线集中了30万兵力,开始向日耳曼部落发起挑战。
罗马军队的强大不用多说,可日耳曼人也不是省油的灯。战争初期,罗马军队遭到了日耳曼人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训练有素的军队面前,日耳曼人犹如一盘散沙。经过10余年的battle,罗马帝国成功征服了大部分日耳曼部落。

(罗马人与日耳曼人的战争)
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一分为二,西罗马帝国的陨落,日耳曼人等来了他们的高光时刻。从公元4世纪到6世纪,日耳曼人开始了长达两百年的迁徙之旅。
或许是被罗马军队打怕了,日耳曼人逐渐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所以当这次日耳曼人卷土重来的时候,已经不是当时那个任罗马人欺负的蛮族了。
在日耳曼人的冲击下,西罗马帝国亡国,欧洲大陆也从此进入了日耳曼人时代。

(日耳曼人相关图谱)
日耳曼人的民族大迁徙
众所周知,日耳曼民族迁徙的原因是欧洲匈人的入侵,但其根本原因是由日耳曼的社会需求所决定的。早在匈人西征前,日耳曼人就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向罗马帝国渗透。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更是以征服者的姿态,占据着原罗马帝国的领土。
公元419年,西哥特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同下,汪达尔人、盎格鲁—撒克逊人、法兰克人、勃艮第人均为日耳曼人)以土鲁斯为中心,建立了西哥特王国,公元5世纪末到6世纪初,西哥特王国扩展到西班牙境内,这也是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境内建立的第一个王国。

(粉色为西哥特王国鼎盛时期)
有了第一个,就有无数个。公元439年,汪达尔人漂洋过海远征北非,以迦太基为首都,建立了汪达尔王国,结束了罗马帝国在北非长达500年的统治。
与此同时,盎格鲁—撒克逊人越过北海,去到早已被罗马帝国放弃的不列颠岛,公元5世纪中叶,七个盎格鲁—撒克逊王国被建立起来。勃艮第人则占据了高卢东南部,法兰克人于公元420年,渡过莱茵河,占据高卢东北部,建立了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盛极一时,后来瓦解为现在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
就这样,之前统一的罗马帝国领土好比蛋糕,被分给了日耳曼各部落。

(日耳曼民族建国)
既然都是日耳曼人,为什么语言会不同?
言归正传,搞清楚了日耳曼民族的迁徙,我们再看问题:法国、德国和英国都是日耳曼人,为什么语言会不同?
首先,法国人不是日耳曼人,法语不是日耳曼语
从现欧洲的日耳曼人口占比可以得出,德国第一,英国第二,至于法国,实际上日耳曼人比例是非常小的。

(德国日耳曼人最多,英国次之)
虽然法兰克王国是日耳曼人建立的帝国,但准确来说,当时法国和比利时是凯尔特人的聚集地,后来罗马帝国占领高卢后,又有大量的罗马人移民进来。
所以,法兰克人进入高卢后,也开始学习拉丁语,渐渐地高卢境内的法兰克语(日耳曼语一支)被拉丁语同化,演变成了现在的法语。

(法兰克帝国极盛时期)
英国和德国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为什么语言不同?
语言是分成语系的,日耳曼语属于印欧语系。按照语言学家的分类,日耳曼语可细分为三支,即北支(丹麦语、挪威语、瑞典语等),西支(英语、德语、荷兰语等)和东支(哥特语,现已灭绝)。
既然同是日耳曼语,为什么会不同?这个也很好理解。原本统一的语言,由于历史发展路径不尽相同,会分裂为差别明显的几支,从这些分支中又发展出各种独立的语言。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比如我们的母语汉语,和藏语同属于汉藏语系,但汉语和藏语也是有明显的区别。

(日耳曼语分布)
万变不离其宗,别看英语和德语不同,其实是非常相近的,学过英语的同学,再学习德语,会容易很多。换句话说,英语和德语就像两个亲兄弟,而法语则更像表兄弟。
关注“全历史”
在这里
文明脉络随心玩转,关系图谱任你来盘
世有万象,史有千面
换个角度看世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英格兰德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英格兰德国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